推动乡村振兴和优质教育共同繁荣,日前,由温州市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组织的温州市教育局出台《关于促进温州山区海岛教育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高职房地产教育融合门槛要素保障等多方面发力,构建符合山岛教育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温州特色教育体系。
启动新一轮教育结对帮扶。
助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加大城乡结对学校组建力度,促进教师城乡交流。据统计,2021年温州共有152名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任教,2022年有208名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推动名师工作室下沉到山岛。“十四五”期间,计划组织2000名名师,开展3000场讲座;开展“绿色培育”订单式培训,“十四五”期间计划发送400期培训;聚焦农村学校薄弱学科,开展定制化帮扶。设立“乡村美育使者”,以新音乐教室为试点学科,招募名师志愿者,与缺乏音乐教师的乡村学校结对,实现线上帮扶,带领乡村教师快速成长。
加大山岛教师职称评聘力度,通过链式人才上升通道,鼓励乡村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让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比如在职称评定上对乡村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适当倾斜,在20名校长20名教师20名班主任的选拔上设置面向山区海岛的定向岗和永久特设岗。
开展“教研共荣”三年行动,助力温州山岛教育发展。温州教研院在全市率先成立普通高中学术教研联盟,以弱带强,通过城乡结合强弱结合,助力“县域崛起”。将更多高端平台优质资源优秀师资先进技术搬到薄弱地区,消除城乡教研差异,培养优秀乡村青年教师。
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是相连的。
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鼓励在温州高校和山区海岛建立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协同育人为目标的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基地或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鼓励中等职业学校深化校企合作,优化调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培养一批乡村振兴技能人才。
实施山岛技术升级援助行动。鼓励高校面向现代农业发展新材料技术制造技术生物技术等标志性产业链。在山区县,建立跨学院多学科多领域多团队的与地方产业企业协同服务的新局面,助力山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创新发展。
加强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提高保障水平。支持重点寄宿制学校和规划小规模农村学校转型升级,缩小城乡差距。加快新建改扩建中小学项目建设,提高教育设施配置标准和建设质量。
加强新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障。优化区域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包括“5G教育”新型教学空间人工智能教育公共智能终端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项目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倾斜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