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俩不仅是毕业生,还是同门。 南京邮电大学有这样一个父子俩。 他们不仅在同一所学校取得了博士学位,还拜同一个老师为师。 一个是开门的徒弟,另一个是关门的徒弟。
“多读书进步总是好的。 ”1993年,父亲黄晓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在南通邮政局工作8年后,想让自己更上一层楼的他,于2001年从研究生院辞职,进入武汉大学,在计算机软件领域深造。 研究生毕业后,黄晓进入南京移动工作,工作过程中他对通信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入南邮杨庚老师门下主修计算机通信网和安全方向的博士。
读书期间,杨庚老师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和乐观热情的生活态度对黄晓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 杨庚老师善于人才教育,根据学生的发展目标,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 工作期间,黄晓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兼顾工作学习生活,周末和下班时间也不放松,专注于提高自己的学术视野和知识素养。 杨庚老师从黄晓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寻求研究方向的突破口,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做到学以致用,耐心帮助黄晓学习有所成就。 2011年黄晓顺利毕业于南邮。
儿子黄喻先在本科时代选择在南邮学习,在研究生院又以第一名的成绩继续在南邮硕博连学习,在父亲黄晓的建议下,黄喻先选择了杨庚老师作为自己的导师。 这也成就了亲子师生不可思议的缘分。
比喻中的父亲是个严厉的人,对自己的学业和未来发展抱有很高的期待,同时父亲也是自己人生的“导师”。 喻氏首先选择了和父亲相同的专业。 关于未来规划和就业方向的选择等问题,黄喻很乐意和父亲交流,父亲也会给黄喻一些好的建议吧。 与此同时,父亲追求完美的态度也影响了黄喻先,促使他在做事时习惯性地思考如何才能更好。
左边是黄晓,右边是杨庚老师
在黄晓和黄喻率先探索无涯学术海洋的路上,杨庚老师一定是指路明灯。 作为两代影响的领导人杨庚,对父子俩留下了这样的评价和话语。
“父亲黄晓作为一名有多年从业经验的博士生,基础扎实,读博时间分秒必争,刻苦钻研,是科研团队中非常优秀的成员。 在他的建议下,黄喻率先对我的团队读博,是信任和压力,是对南邮人才培养成功的肯定。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