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早教都有哪些,如何对宝宝进行早教?
早教,是个很时尚的话题,我们小时候不叫早教叫保育,现在是早教园,早先家里的父母上班没有时间管孩子,基本上都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看大的,有的老人们管不了就送保育院了,基本上就是管吃管喝,不大教东西,父母忙的也是天天晕头转向的,孩子没病没灾的活着就好,所以我们那一代的人都实在认干。现在时代不同了
1.孕期开始现在的父母,从怀孕就开始,孩子在肚子里面就开始进行胎教了,大多数听音乐做胎教的比较多,听音乐确实有好处,因为音乐使人愉快,生出来孩子相对来说比较乐观。
2. 出生之后孩子出生之后,几乎每天一个变化,即使我们不刻意地交孩子,孩子也会模仿,但是这个时期确实需要我们科学的引导,比如:手脚协调能力的锻炼,生活习惯的培养等等。
3. 孩子的成长是分几个阶段的一岁至三岁统算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是张白纸,特别需要我们去帮孩子规划,而且这个时期的孩子很敏感,需要我们培养他们对事情的专注力啊,看孩子对什么有兴趣啊等等
早教,育儿是门大学问,没有哪个孩子生下来就是不好的,生长的环境很重要,还有就是家庭和睦也很重要,早教其实当是胎儿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了。
看J妈学堂主页的微头条,加入J妈粉丝圈,更多科学育儿知识在那里等你哦!
聪明的父母都会关注J妈学堂,每日分享孕产育儿小知识。
有爱的父母都会分享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受益。
在家怎么给宝宝做早教?
早教课值不值,那么先讨论一下——什么是“早教”。
在我看来,早教并不是预防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课程,要是抱着这个目的,还是别早教了。因为爸爸妈妈自己,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也有些家长会担心,孩子这么小,就要去“上课”,小孩子太可怜了,要还孩子快乐的童年。
这或许是我们小时候被老师罚背书、写作业给弄出心理阴影了,好像“学习”一定很辛苦很累,只有“玩”才能开心快乐。
可是对于一个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小孩子来说,一切事物都是陌生的,他们其实时时刻刻都处于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孩子来说,玩和学习,是分不开的。游戏就是孩子的主要“学习任务”。
比如玩摇铃、啃玩具、吃手、扔东西、在地上爬、试着站起来、找妈妈抱、要妈妈抱不要爸爸抱、跟小朋友抢玩具……孩子在经历这一切的过程中,积累各种感官体验、表达经验、交流经验、人际关系经验……这都是孩子自己在学习。
而爸爸妈妈平时和孩子的交流互动,比如给孩子讲故事、教他说话、给他唱儿歌、带他出去和小朋友玩、带孩子在游乐园玩滑梯、和别的孩子抢玩具了引导他好好解决……这些都是爸爸妈妈在对孩子进行的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的核心意义,在于提供一个教育营养丰富的环境,早期丰富的环境刺激与学习机会,能够促进大脑的发育。
这里的关键词就是:“丰富的环境刺激”。
所以,不管是在家早教,还是在“早教班”早教,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经济、时间、场地……)。只要都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就好。
如果选择了比较好、比较专业的早教班,确实对家长会有一定帮助,比如:
1、适龄性。如果不是很有婴幼儿教育经验的父母,对于“怎么跟孩子玩”,就会有点困惑。带孩子玩的东西可能不适龄,就很容易让孩子对这个东西失去兴趣,也会对自己失去信心。
而早教班里专业的老师,可以帮助一岁之前的孩子,通过课上的游戏来刺激孩子的感官体验,两岁左右通过游戏促进想象力、三岁左右强调规则感以及社交技能的培养……
2、为家长提供系统、专业的育儿辅导除了孩子之外,家长自己遇到育儿的困难,能获得专业的帮助。而且,专业的早教中心一定会很强调家长亲自和孩子之间的互动,爸爸妈妈自己也会在实践中,学习到更多亲子互动的方式,变得更理解孩子,更懂得如何回应孩子的需求。
3、提供充足的社交机会除了宝宝之外,家长之间也是个良好的社交圈,家长之间的社交,不仅可以给宝宝做良好的示范,还能一起交流育儿经,互相倾诉或支持对方。
但是,如果家长能够在家、或者家的附近,利用自己的社交圈,给孩子提供早期成长所需的丰富环境,又是个善于汲取新知识的学习型家长,能给孩子带来高质量的陪伴,那你当然可以不报任何班,即便你身边的朋友都报名了,你也不需要焦虑的。
在家给孩子营造早教环境的小建议:
1、各种亲子互动游戏游戏就是孩子的“主要工作”,和孩子一起玩游戏,能够促进孩子的语言、认知、社交发展。
至于具体的游戏玩法建议、玩具建议,我会在文末会推荐一本优秀的育儿书籍,详细地告诉爸爸妈妈,每个月龄小孩的举止行为、适合的玩具、家长如何带动他们玩耍……
2、户外活动对孩子来说,真实的体验非常重要,孩子就是通过感官来认识这个世界。画册和电视上的花花草草,永远比不上真实世界里的花草。孩子的真实体验越丰富,用“符号”和“表象”思考的能力越强,想象力越好!
而且,现在很多家长担心孩子沉迷电子游戏、电视、iPad等电子产品,那么户外活动是个很好的代替。孩子能经历和自己平时的生活完全不同的体验,他们的好奇心被放大了,要研究的东西更多了,自然不会只想着电子游戏了。
3、保持玩耍中的乐趣,“好玩”“有趣”是最重要的。“游戏”是孩子的“主要工作”,“早期教育”是就是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而“游戏”的核心价值,不就是好玩吗?
所以,爸爸妈妈虽然是给孩子“在家做早教”,也别总想着要“教孩子”一点儿什么,别总是盯着孩子,看他参与了没?看他学会了没?总想指导孩子用这只画笔,用那个颜色……这样会让孩子压力山大,一点游戏的乐趣都没有了。
孩子的非常喜欢模仿。与其跟他说,不如做个他看。
所以更好的引导方法是:我们蹲在孩子旁边自己玩,自己弄出一些新玩法,操作一些新工具来吸引孩子,他们自己自然会模仿学习你的新方法的。
我这个当爹当妈的超龄大儿童,我自己玩得很开心,孩子一定会受到感染,他会更加开心。
4、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活动机会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怎么认识这个世界呢?皮亚杰提出了“感知运动”这个概念。
婴儿仅靠感觉和知觉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也就是说,感知和动作是他们获得信息的直接又有限的手段。
允许宝宝吸手指、咬玩具,不要过多限制孩子的活动,和宝宝玩玩具、玩“奔跑比赛”,允许孩子做家务……鼓励宝宝多看、多听、多接触、多尝试。
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抠抠、摸摸、舔舔、甚至扔扔,都是值得鼓励的探索行为。
如果孩子平时是托付给老人或保姆照顾,那就更需要注意这个问题。毕竟出于体力和精力上的原因,老人可能相对来说比较保守,而且让老人家频繁带孩子进行户外体能活动,也会比较吃力,于是很可能不自觉地限制了孩子的活动。
最后,推荐一本著名、实用的育儿书籍:《从出生到3岁:婴幼儿能力与早期教育指南》。
作者:[美]伯顿·L·怀特((Burton L.White),世界著名早期教育专家,哈佛大学“哈佛学前项目”总负责人。
书里会非常详细地讲到每个月龄的小孩,在这个阶段的举止行为、适合的玩具、和该如何玩耍、如何带动他们。自己在家给孩子做早教的爸爸妈妈十分需要!
这是一本极富操作性的书。有个家长朋友看完,跟我说:
都后悔买晚了,至少在给孩子买玩具这件事儿上,可以少走好多弯路啊!书里有句很重要的话:
没有任何问题比人的素质问题更加重要,而一个孩子出生后头3年的经历对于其基本人格的形成有着无可替代的影响。
所以,早期教育不同于传统的知识学习,不要害怕教育的内容会累到孩子。相反,好的早期教育内容,会让孩子充满兴趣、充满安全感,内心丰盈而踏实。我们需要重视孩子三岁之前的教育环境,这对孩子的一生都相当重要。
幼儿早教有什么比较好的形式吗?
在家更实惠。夫妻俩选一个文化素质比较高的,早晚或节假日有计划的教孩子一些文化知识和生活各方面知识,培养孩子学知识的乐趣。一年下来收获满满,还节省不少开资!这是我的经验,供大家参考。
1到2岁幼儿大运动早教活动方案?
认知能力的训练
观察能力:
①识别大小。选择大小差别显著的同类物品来练习,如大苹果与小苹果,大皮球与小皮球等。
②识别形状。教小儿识别简单的几何形状,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可用实物形状来描述,如圆皮球、三角板、方积木等。
③识别颜色。从基本的颜色红、黄、蓝、绿进行识别。告诉孩子气球是红色的、毛衣是黄色的、叶子是绿色的。
记忆力的训练:
①实物记忆练习。让小儿根据记忆寻找所需要的玩具,如先让小儿看一个小球,然后把它收起来再让孩子在其他的玩具中找这种小球。
②强化记忆练习。父母可以选择一些形象直观,与小儿本人关系较为密切的东西和他感兴趣的事物来训练他的记忆。可教小儿自己的名字、身体的主要部位,间隔一段时间,情景再重复。
动作能力的训练:
①继续训练小儿独立行走的能力和行走的稳定性,以促进运动的协调性和躯体的平衡能力。可和小儿一起拖拉玩具车,教小儿拉着小车向前走、侧着走、倒退走等。准备一个较大的皮球,成人将球滚到小孩子脚边,教他抬脚踢球。
关于【幼儿早教都有哪些】和【如何对宝宝进行早教】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