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内容包括哪些,幼儿启蒙教育到底有没有必要?
感谢邀请:
家庭教育就是启蒙教育、习惯教育。
启蒙,即“蒙童”通过接受外界知识教导逐步掌握人类文明智慧,泛指在外界刺激、引导下,通过模仿、借鉴开启个人自身的成长智慧。什么是启蒙教育?家庭教育是世界上最早存在的教育形式,是几乎所有人都必定会经历的教育形式,家庭教育就是启蒙教育。家庭教育贯穿每个人成长的一生,自孩子受孕的那一刻就开始了【胎教】,孩子出生之后家长对孩子的一切引导行为和行为示范都属于启蒙教育的范畴。
家庭开启孩子成长第一步启蒙教育就是外界对孩子进行的有意识的成长教导活动
人们将刚出生、知识未开的孩子称为“蒙童”,启蒙就是外界对孩子进行有意识的认知刺激、引导其逐步掌握知识技能的活动。古代,由于缺乏文化生活,人们能够接触到的文化信息极少,甚至有很多人因一辈子都未曾识字、学习而被称为“文盲”。因此,古人将孩子开始接受文化教育【主要是识字、写字】活动的开始之日称为启蒙。当今,社会文化生活已经深入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文盲”已被彻底消除,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与文化活动息息相关,从日常购物、社交、出行、通讯等时刻都在进行着文化活动。对孩子的成长教育活动更是被提到了历史高度,从孕前夫妻双方的生活习惯条理、孕期对胎儿进行有目的的胎教,到孩子出生之后各种成长教导活动都是有计划、有目的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孩子是天生的学习“专家”,从胎儿时期在母亲子宫内的运动体验开始,孩子就开启了学习成长体验之旅。启蒙教育就是成人有意识的对无意识状态下的孩子进行兴趣引导,引导他们开始逐步认知社会生活的知识、逐步获得自我成长能力的活动;就是幼儿期的孩子通过游戏、模仿等方式,开始学习语言文字、运动协调、分享协作等适应社会生活的知识与技能。启蒙教育起始于家长开始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讲话、陪伴孩子一起阅读绘本、与孩子一起玩一些益智型游戏活动,启蒙教育就是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去体验。
家庭引导阅读习惯启蒙教育就是有意识的授予孩子生活的知识
古人言:“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观察三岁孩子的生活行为就能大致预测到其长大后的心理、性格......孩子七岁所具有的行为习惯,就基本决定着这个孩子一生的发展状况。现实生活中,孩子在七岁左右时大脑就已基本发育完整,也就是说个人脑细胞的活跃基数在七岁左右就已基本确定,该有的思维架构已搭建完成,对待生活的态度也已基本确立。所以,孩子在家庭中学到的东西是人生之中最重要的、是骨架性的内容,后续的学习成长就是在此基础上添加血肉。
婴幼儿是大脑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大脑从出生时的350-400克【大约是成人脑重的25%】快速成长,到孩子7岁时接近成人水平【约1400克】,大脑迅速成长发育阶段的孩子最容易学习、模仿各种语言发音和运动动作。童年孩子会出现诸如语言、运动等多个“敏感期”,婴幼儿天生充满对外界新鲜事物的好奇、探索之心。因此,启蒙教育及早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探索语言发音技巧、运动技能等,对孩子成长发育都具有极其重要方向指引作用,比如说7岁以下的孩子学习任何语言都不存在障碍,三岁以下的孩子练习各项柔韧性运动动作都不存在问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生活即教育是指:⑴生活具有教育的意义,具体教育的作用;⑵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⑶教育为改造生活服务,在改造生活的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知识来自于生活实践,并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为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服务。所以,启蒙教育就在生活中,就是家长有意识引导孩子们适应社会生活的成长行为。
家庭陪伴即教育启蒙就是从生活中引导孩子成长生活的习惯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说:“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习惯是一个人思想与行为的真正领导者。习惯让我们减少思考的时间,简化了行动的步骤,让生产、生活更有效率。如果希望孩子能够出类拔萃,成长方式与众不同,那么就必须明白一点:童年所养成的成长习惯决定着人生的未来。孩子成长的习惯包括饮食习惯、作息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之中通过父母的言行示范所承继的成长习惯,这些习惯将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童年是人一生之中最易被教导的时期,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学习“专家”,他们天生对世间万物充满好奇、对任何事物都没有抗拒之心,游戏就是孩子们最乐于接受的启蒙教育方式。“诺贝尔奖”是全世界上地位最高的奖项,“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一直被人们所崇敬。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 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孩子学坏容易学好难,个人的成长习性一旦养成,想要扭转、改变会比做任何其他事情都更为困难。父母是孩子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启蒙老师,启蒙教育就是从培养孩子成长学习的行为习惯开始,只有从小养成了乐观积极、勤奋好学的学习成长习惯,才能使孩子受益终身。促进孩子学习成长就是在孩子行为习惯上“逼”他们一把,引导他们养成好阅读、勤思考、爱探索、善合作的积极学习成长习惯。
俗话说,“育林先育苗,育人当育小。”家庭教育对个人人性的影响具有早期性、全面性和深远性。家庭生活的每一个元素、每一个环节,都是教学的素材和行为实践案例,家庭生活是人性形成的基础。简言之,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养育人性达成幸福人生,就是培养孩子学习成长的习惯、就是为人生成长启蒙。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以邻里互助,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一项公益普惠的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父母怎么在家给孩子做早教?
首先,孩子的早教很重要,当然早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去早教中心,孩子在家的时间远比去早教中心的四十五分钟时间长的多,因此在家的早教是很有必要的。选择在家早教就需要父母或者长辈们的用心了,简单的从以下几方面介绍。
语言开发,孩子的语言开发需要大量的语言积累,体现在听的基础上。所以,在平时与孩子相处中,需要给孩子输入丰富的有效词汇。比如在小区散步看到树,可以简单说这是一棵树,在此基础上继续丰富,可以说这是一个高高的树,树上长满了绿色的树叶。在这样的介绍中,孩子可以对高度和颜色以及树叶有认知,在生活中多一些描述的词汇,可以帮助孩子拓展认知。当然“不要”、“不能”这些否定词汇就要少说了。
大运动开发,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生理特征不同,家长可以通过了解自己宝宝属于的阶段性,给宝宝大运动锻炼的机会,比如常见的三翻六坐九爬爬,当然每个宝宝不同 也不用强求宝宝一定符合常见的时间段,多给宝宝锻炼机会,比如多爬多抓握,可以锻炼宝宝的大运动以及手指精细运动,都对宝宝很有益。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家早教可行且很有必要,也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好机会!
图片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早教有哪些课程?
00:00
03:00
早教课程有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认知、社会交往等几个领域,具体如下:
一、大运动是0-4个月可练习婴儿俯卧、抬头,4-6个月练习拉坐时主动举头、翻身、扶站、自动跳跃。8-10个月独立坐稳,应该学习爬行,12-15个月学习独自走路、练习爬上台阶。18-24个月训练拉玩具、倒退着走、自己扶肝上下台阶,2-3岁练习跑、双脚跳、扔球、踢球等技巧。
二、精细动作的领域是4-6个月让儿童伸起双臂、能够抓住面前的玩具,8-10个月练习双手传递,10-12个月用拇指与示指双指间能够捏起小物品。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需要双侧肢体的配合性的主动动作,比如让一岁以内的小儿拿两块积木对敲,2-3岁的儿童穿袜子、折纸、系纽扣。随着精细动作水平的提高,手眼协调越来越占重要的位置,贯彻于精细运动之中。
三、语言的领域是让小儿情绪愉快、多发音,8-12个月学习再见、欢迎等幼儿游戏。一岁到一岁半学习指家中的物品、身体的部位、有意识的称呼爸爸、妈妈等家庭成员,一岁半到两岁能说出词。2-3岁说出几个字连合起来组成的短语、句子,学习用人称代词我、你、他,以及较短的歌谣。
四、认知领域,早教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适应性是儿童智力以后的由来。0-6个月的婴儿要多进行视觉、听觉和触觉的刺激,对他抚摸、说话,让他视线移动的玩具和人脸寻找声音。0-12个月婴儿在感知觉和主动训练的基础上,加强对人类语言的理解,1岁以后的幼儿的精细动作发展最快,在不断的摆弄物品中迅速提高认知水平。2-3岁幼儿口语发展、认知开始进入最初的思维阶段。
五、社会交往的领域。
1岁左右宝宝早教知识?
1、大运动领域,8-12个月的孩子可以独立坐稳,应该学习爬行,12-15个月学习独自走路,练习爬上台阶。
2、精细动作领域,10-12个月能用拇指与食指对指捏起小物品,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需要其双侧肢体的配合性动作,比如让一岁以内的儿童拿两块积木对敲。还有随着精细动作水平的提高,手、眼协调能力越来越占重要的地位,贯穿于精细动作之中。
3、语言能力,让小婴儿情绪愉快,多发音,多讲话。8-12个月学习再见、欢迎等幼儿游戏,1-1.5岁学习指出家中的物品和指身体的部位,有意识的称呼爸爸妈妈等家庭成员。
4、认知领域,0-12个月的小婴儿在感知觉和运动训练的基础上,加强对人类语言的理解,一岁以后的幼儿的精细动作快速发展,现在不断摆弄玩具中迅速提高认知水平。
5、社会交往领域,社会交往的训练内容应按照儿童的发展阶段来进行,最好有游戏的方式认识家庭内外的成员和环境,学习社会礼仪、与人合作、分享、轮流、遵守规则等。
关于【早教内容包括哪些】和【幼儿启蒙教育到底有没有必要】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