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早教哪里好,专业人士能提供系统点的资料吗?
音乐早教 我们的误解有多少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就包括 “音乐智能”。“音乐智能”独立存在,是每个人与生俱来拥有的一种智能。第一部分预热篇:音乐早教,我们有多少误解
问题1:“我的孩子有没有学音乐的天分?”——“每个宝宝都具有学习音乐的能力”
“我的孩子有没有学音乐的天分?”说到音乐早教,这是大部分家长会问的问题,似乎潜台词是,实施音乐早教的前提是我的宝宝得有音乐天分。当你有这样的疑问时,试想一下在你孩子牙牙学语时,你是否会问自己:“我的孩子有没有学语言的天分?”你肯定不会这样想吧,那么音乐早教也是一样的——
每个人都有学习音乐的能力,并且一出生就具备了这种潜能。你不相信的话,可以看看各位专家的研究。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中,就包括 “音乐智能”。 “音乐智能”是独立存在的,是每个人与生俱来拥有的一种智能。它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对于音高的敏感性,加德纳教授还研究证实宝宝在婴幼儿阶段就有计算音高的能力。
美国当代著名音乐教育家、音乐早教专家埃德温?戈登教授,通过30余年的研究以及大量的数据分析,发现每个孩子在9岁以前,学习音乐的能力是具有发展性的,9岁以后,每个孩子的能力则不再大幅度变化,趋于稳定。也就是说,在9岁以前,我们所说的与生俱来的音乐学习能力可能在早期的成长中得到提高,也有可能丧失,而这主要取决于孩子在9岁以前接受的音乐教育的质量。
观点:
1.每个宝宝都具有学习音乐的能力。
2.如果你在孩子9岁之前,不给孩子提供有质量的音乐教育,孩子的这种与生俱来的音乐潜能就有可能会丧失了。
3.家长不用过于担心自己的孩子没有音乐天赋,反而应该在婴幼儿时期就以学习语言的方式引导他们学习音乐。
问题2:什么时候开始学乐器?学什么乐器好?钢琴?小提琴?——音乐学习不是从乐器学习开始的
既然早期的音乐学习如此重要,那么家长自然会问:“我家宝宝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乐器?学什么乐器好?钢琴还是小提琴?”家长们都走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只有学钢琴、小提琴,才是学习音乐。
事实上,我们忽略了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无价的、天然的乐器——我们的身体,从发声器官到肢体。在学习乐器前要好好利用我们的身体去充分地接触音乐、体验音乐和表达音乐。
为什么这么说呢?打个比方,乐器就好比握在手中的笔,只有孩子能听懂语言、开口说话、学会交流、开始识字,才能下笔写字。同样地,乐器是用来表达音乐的工具,只有当孩子能用自己的嗓音、肢体来表达音乐的元素(音高、节奏、节拍、律动等)时,孩子才做好了学习“身体”以外乐器的准备。如果在0~3岁的黄金时期,可以挖掘和开发“身体”这件精密的乐器,无论嗓音还是肢体都充分地接触音乐、体验音乐和表达音乐,那么等到学习钢琴、小提琴等人造乐器时,学习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观点:
1.音乐早教,是在孩子生命的最初几年,用身心去领会音乐的本质,再用身体(从发声器官到肢体)把音乐表达出来。这种教育绝对不仅仅是一种表象的声音活动的体验,更是一种内在的感受和体验。
2.开展音乐早教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神童或造就音乐家,而是让孩子真正感受音乐、吸收音乐、认识音乐、表达音乐、使用音乐,从而获得美感和快乐。
第二部分知识篇:有关音乐早教的ABC
A真正的音乐早教是什么样的?
“非正式的、有趣味的、互动式的音乐引导”
真正的音乐早教是非正式的音乐引导。非正式音乐引导与正式的音乐教学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期待值。基于婴幼儿的感知和认知能力的发展特性,非正式音乐引导更注重学习和吸收音乐的过程,而不是短期内的成果。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不容易,我们总觉得既然教了孩子什么,就得有所成果,所以需要一定的耐心。
真正的音乐早教是有趣味的音乐引导。这点很好理解,成人化的教学方式显然无法适用于婴幼儿。需要家长完全放开自己,进入到孩子的世界,发挥想象,营造出孩子喜欢的欢乐、有趣的音乐学习环境。
真正的音乐早教是互动式的音乐引导。这里的“互动式的音乐引导”是通过“拿着玩具或道具陪孩子唱唱歌动动身体”来进行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施教。所以,在真正的音乐早教课堂上,孩子看起来很自由,老师对孩子也没什么要求,但在松散的课堂背后,是老师能清楚地知道孩子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所达到的阶段、程度,从而给予孩子们正确的指导,通过一来一回的音乐互动,不断促进孩子的音乐能力的提高。
音乐早教B音乐学习金字塔
音乐学习顺序也是一个需要父母了解的知识点。正如之前提到的,大部分人对于音乐学习的顺序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通过乐器来学习音乐。我们身边常有这样的例子发生,父母带着孩子无意中步入一家琴行,孩子兴奋地走近钢琴,好奇又开心地触摸起琴键,并且越发感兴趣地玩奏起来。于是,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很喜欢钢琴,甚至有音乐天赋,便买下钢琴,让孩子踏上学琴之路。就因为天真的孩子无意中的“一弹”,引发了日后“惨案”的发生,有可能孩子学琴的兴趣越来越低,有的甚至最终选择放弃学琴。许多人将这一切都归结在“弹钢琴太难”,其实背后的原因是违背了学习音乐的顺序。
学钢琴的本质是学音乐,当孩子还没有打好学习音乐的基础,就开始把手指放到坚硬的黑白琴键上,用力地动手指关节;把目光投向陌生的五线谱上,努力地记各种谱号音符;把耳朵竖起听老师反复数着1234……这样的学习过程对成年人来说都不容易,更何况只有几岁大的幼儿?
音乐学习的顺序和语言学习的顺序非常相似。如同语言学习的顺序是听->说->思考->读->写,音乐学习也是如此:听->唱->听想->读->写。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让孩子用学习母语的方式和顺序来学习音乐,那么当孩子正式学习一门乐器的时候将会从容许多,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学龄前孩子音乐学习的三大类七阶段
从出生到学龄前期,孩子吸收音乐、表达音乐的方式是不同的,戈登教授用“三大类七阶段”来描述了宝宝孩子的不同类型,我们做父母的如果能有所了解,那么在观察和引导孩子时会有的放矢。
第一种类型叫“适应期”,其包含三个阶段,从出生至2~4岁。
对于所听到的音乐的反应从“以听的方式吸收音乐”,到“随意地发出声音咿呀学语”,再到“开始有目的地给出反应(如唱一两个音等)”。
第二种类型叫“模仿期”,其包含两个阶段,从2~4岁至3~5岁。
这时幼儿对所听到的音乐的反应从“意识到自己所表达的音乐元素与外界的音乐不合(如律动时节奏不准,哼唱时跑调)”,到“较准确地模仿听到的音高型或节奏型”。
第三种类型叫“同化期”,也包含两个阶段,从3~5岁至4~6岁。
孩子在这一类型中对音乐的反应从“意识到歌唱与呼吸、律动之间的协调性”到“唱歌时与呼吸、律动完全达到协调”。
小贴士:
音高型:由两个或三个音组成,这些音高的组合体现出和弦的色彩。例如:sol, do 或sol, mi, do。就是我们小时候上音乐课时,老师让我们热嗓子唱的音节。
节奏型: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奏时值构成的组合,通常只需一到两小节的长度。就像我们给孩子念童谣,只是把文字换成“ba ba ba”。
适合两个月宝宝听的音乐有哪些?
家长推荐一些适合孩子听的古典音乐,给孩子的小耳朵喂养丰富的食材。
莫扎特:
《小星星变奏曲》、《土耳其进行曲》、《G大调弦乐小夜曲》、《C大调长笛与竖笛协奏曲》
贝多芬:
《欢乐颂》、《月光鸣奏曲》、《D大调庄严弥撒曲》、《C小调合唱幻想曲》、
舒伯特:
《鳟鱼变奏曲》、《美丽的磨坊女》、《钢琴奏鸣曲》、《摇篮曲》、《小夜曲》
巴赫:《G大调小布舞曲》、《G弦上的咏叹调》
肖邦:《第一号钢琴协奏曲》、《第二号钢琴协奏曲》、《夜曲》
柴可夫斯基:《糖果仙子舞曲》、《儿童进行曲》、《胡桃夹子》、《天鹅湖》
勃拉姆斯:《F大调交响曲第三号》、《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梦幻曲》、《童年情景》
马勒:《大地之歌》、《第六交响曲》
理查·施特劳斯降:《E大调圆号协奏曲》
海顿:《交响曲集》、《四季》
老约翰·施特劳斯:《拉德斯基进行曲》
小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春之声》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春之歌》、《乘着歌声的翅膀》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爱之梦》
这些经典音乐可以在开始的时候给孩子泛听,慢慢过度到精听某几首,去感受,去表达。
音乐是一种时间的艺术,旋律渐次流淌,情绪层次多变。音乐是一种等待的艺术,让孩子从输入感受到输出表达。家长要做的就是带着孩子聆听音乐,听出音乐背后的感受,一如米开朗基罗在画画,一如莎士比亚在写诗,一如莫扎特在作曲。然后,等待时间的长河,让孩子热爱表达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音乐早教好还是故事早教好?
孩子出生后,到孩子正式学习音乐之前,除了常规的继续给孩子听音乐以外,作为父母,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其实国外有很多成熟的亲子音乐课程及教材,教会家长带着孩子感受音乐,只是在国内,缺少相应的课程,大多数孩子都是在达到年龄后,就直接开始找老师学习具体的音乐技能,比如跳舞,唱歌,钢琴,小提琴,这其实是不合适的。音乐的学习需要根据小孩子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循序渐进的进行,而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没有家庭的启蒙教育,让孩子直接面对专业老师,容易让孩子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缺乏应对的音乐能力基础和安全感,导致孩子枯燥期的提前到来,影响学习的主动性。
这也是Bella老师最近一直在思考的教学问题,我这边总结了一些自己用过的方法,分享给家长们在家里和宝宝互动。
1、节奏律动游戏,打节拍做四肢动作;
2、音律启蒙,推荐宝宝听《凯叔·声律启蒙》;
3、音乐绘本,在玩玩具的同时启发孩子对声音的感知能力;
4、音乐家故事启蒙读本,亲子时光必读的小故事;
还有更多涉及专业性的音乐知识启蒙,包括五线谱的认识,视唱,练耳,声势律动等,就需要孩子在专业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了。
01岁宝宝早教音乐都有哪些啊?
适合0-1岁宝宝的儿歌——宝宝
《小娃娃》 小娃娃,嘴巴甜,喊爸爸,喊妈妈,喊得奶奶笑掉牙。
《小宝宝》 小宝宝,怀里抱,一逗他一笑,再逗他还笑,老逗他老笑。
《点点窝窝》 点点窝窝,宝宝笑一笑,两个小酒窝。
《洗澡》 娃娃洗澡澡,肥皂变泡泡,泡泡散开喽,娃娃干净喽。
《喝牛奶》 小宝宝,喝牛奶,喝了又喝还不饱,抱着奶瓶舔舔舔。
《吃豆豆》 吃豆豆,长肉肉,不吃豆豆精瘦瘦。
《外婆桥》 摇、摇、摇,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真爱我,叫我好宝宝。
《我是好宝宝》 小鸟自己飞,小鸟自己跑,我是好宝宝,不要妈妈抱。
《学走路》 乖宝宝,学走路,一二、一二迈大步。不怕黑,不怕摔,真是妈妈的好乖乖。
《外婆桥》 摇、摇、摇,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真爱我,叫我好宝宝。
《鸟儿妈妈》 秋天到,树叶飘,鸟儿妈妈追着跑,它把树叶当宝宝。
《乖宝宝》 小鸟自己飞,小马自己跑,我是乖宝宝,不要妈妈抱。
《睡午觉》 枕头放放平,花被盖盖好。小枕头,小花被,跟我一起睡午觉,看谁先睡着。
记得关注头条号/小苏拉 ,每天分享婴儿辅食制作,育儿知识哦。关于【音乐早教哪里好】和【专业人士能提供系统点的资料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