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寻找奋斗坐标
邓崎凡
西谚语说,一条路通向罗马。人生之路,职业之路有很多条路,大部分人选择平坦好走的路,只有少数人看起来狭窄,走的人少的路。
卢一鸣选择的是一条无人走过的路。作为大学生就业的选择很多,但来到了煤矿生产现场。十年来,和他一起进公司的大学生,只有他留在生产现场。而且他也在这个别人不愿意做的岗位上成就了自己,成长为矿山的新工匠,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卢一鸣不是“傻瓜”,而是听着自己的心声。作为“矿三代”,他对煤矿生产企业有感情,热爱一线,迷恋机械,喜欢研究生产一线的技术难题。生产一线难题,正是创新的最佳起点,基层一线实践也成为他突出的重要王牌——因为哪里最弱,哪里最需要创新,在矿山挣扎的他最清楚。
正值大学生毕业季,今年应届毕业生有望达到1076万人。人社部、教育部、民政部在各地推动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公布。在基层和生产一线,有广大青年成长起来的肥沃土地。
在今年各高校毕业典礼上,校长们在“最后一堂课”毕业寄语中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扎根基层、追梦的山海。
中科院院士卢强曾经鼓励自己的弟子扎根一线。此前,卢强院士为克服技术难关,曾在白山水电站一线奋斗5年。
眼下,特别是像矿山这样历史厚重的老企业,老工厂,特别是需要知识,有文化的年轻力量流入,给生产增添“智”,给创新带来能量。
扎根生产一线,找到奋斗坐标。以青春的名义向岁月致敬,是年轻人最“燃烧”的职业选择。
1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