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沟通早教,有哪些适合早教课程借鉴的学科?
一、课程名称:亲子课程
课程目录:4-15个月探索课程教案 16-36个月启蒙课程教案探索课程简介:
亲子课程教案中探索课程部分按照宝宝月龄的发育特点分为四个阶段,通过爬行、问好、母婴律动、亲子操、主操作演示、游戏等活动培养宝宝的交往能力、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宝宝的愉悦情绪;促进宝宝动作的协调发展。帮助家长学会保护宝宝的好奇心,通过探索发展宝宝的主动性。同时让家长学会尊重和观察宝宝,了解其心智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配合宝宝成长的需求,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启蒙课程简介:
课程按照月龄分为五个阶段,结合宝宝成长规律及身体发育特点及成长关键期,针对婴幼儿的体能、手眼协调、认知、音乐、社交等能力进行系统训练,以教具、游戏活动相互结合,注重体现亲子乐趣,育儿指导及家庭延伸性。综合语言、精细动作、大运动、社会情感五大发展领域,从而促进宝宝的智能(IQ)、体能(PQ)和情商(EQ)的综合发展。通过日常生活能力培养以及独立、专注、协调、秩序等习性,来奠定宝宝良好得人格发展基础。
早教机构的课程哪些是比较靠谱的?
其实早教就是一种发酵期很长的早期投资。早教大多是培养孩子的早期性格、挖掘兴趣爱好、培养习惯方法、合作意识、分享精神等等,这种培养不像知识教育那样立竿见影,而且大多数早教价格比价高,但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年轻的父母意识到早教的重要性,你的问题其实没有特别明确的答案,我个人是英文专业的,对英文方面的早教有一些了解,所以就从这方面简单说说。
首先推荐一本我看过的书给你《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
人脑中由于有一个区域叫“布罗卡区”,它是人类大脑中掌管语言学习的区域。 0-6岁,是这个区域的灵敏期,此时被存储的语言会被大脑默认为是"母语", 在这个时期,孩子发音机制尚未定型,有条件模仿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的语音。12岁之后,绝大部分人的"布罗卡斯"区会关闭,此时再学其他语言, 大脑会将这些语言存储在"记忆区",运用时就不再那么自如灵活了。曾经看到过一个同事的孩子,3岁的样子,在妈妈录的小视频里可以和妈妈全英文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3岁的孩子说话都还不是很利落但已经能够把英文说得很好了,看到她分享的一些视频,把英文植入到日常生活中,吃饭洗澡睡觉时不时的就来句英文,还会经常和孩子一起看一些英文读物,睡前故事也是中英文都有,家里的各种帮助孩子学习的工具也很多,所以教育孩子真的是一件很花心思的事情。
个人觉得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早教机构哪些课程是有用的说不清楚,每一家都不同,作为父母肯定是要亲自考察了才能下结论,建议可以选择一家口碑比较好的早教机构,在孩子学的同时父母也可以跟着学老师的一些方法以及理念等等,多和老师沟通,最重要的还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早教,当然我指的是性格习惯方法这些方面的培养,技能的话也没必要太早让孩子学习。父母也可以多看看关于孩子早教或者性格养成方面的书,自己学习如何教育孩子,看到比较实用的书记得分享出来奥
早教中心顾问应该怎么做?
幼儿开心果🍎 家长好朋友✨↗
作为早教中心顾问,应该具备以下素质:
1.口才
早教中心配备顾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向家长介绍课程,让家长报课,简单来说,就是销售
这其中,如何用语言吸引家长、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家长快速了解课程特色、如何让家长忍不住想给孩子报名,这都非常考验口才
2.随机应变
有时候,顾问会碰到一些突发情况
比如:在向家长介绍课程的时候,孩子尿裤子了;
又比如明明说好的报半年课程,结果回去一考虑,打算报一个月…………这些都非常考验顾问的应变能力
3.专业
顾问等同于课程销售,对于自家的产品,一定要了解清楚
什么课程适合哪些月龄的宝宝
哪些课程对于宝宝的语言能力发展有帮助
宝宝在不同的月龄阶段在语言上、肢体协调上都会有哪些表现
这些都是需要顾问去了解的,在适当时候,向家长展现你的专业,会更加有说服力
4.亲和力
要做顾问,是否需要开朗的性格?
我觉得最主要看的还是亲和力
亲和力通俗来说,就是你看到这个人,会觉得很亲切、容易相处、不会戒备
但是,开朗的人往往具备了亲和力
如果,你的性格不是很开朗,那就多练练笑容,亲切的笑容会很加分
怎样的早教才是适度的?
有人说家长就像是马戏团的驯兽师,要让孩子变得服服帖帖,然而这样教出来的孩子就只会变成马戏团里的动物,他或许很听话、也很会学习,但是也永远被关在“笼子”里,一辈子都没有成就。
1
礼拜天逛商场,准备给家里添置一些秋天的衣服。商场有个儿童游乐区,里面放着一排抓娃娃机,很多孩子都在那兴奋地抓着娃娃,抓到了兴奋不已,没抓到了也不灰心投币继续抓着。
有一个穿白色T恤的小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和别的孩子不同,他身后一直有妈妈在指挥:“左边左边,过了过了,右边一点”“好了好了,就这抓”“哎呦,又对歪了,你看我的”……
说着,妈妈就抢过机器,没一刻工夫就抓了好几个娃娃。众所周知,玩抓娃娃机享受的是抓的过程,所以虽然孩子身上已经挂了不少娃娃,但是他明显玩的很不尽兴,而且到最后他也学不会抓娃娃。
其实很多时候,家长们在要求孩子独立的同时,还死死攥住孩子。就比如上文中的妈妈,完全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着抓娃娃,虽然期间有很多次失败,但是最后抓到时的满足完全可以值回票价了。
然而在这位妈妈眼里,孩子一次次失败就是没能力的表现,他必须要迅速抓到娃娃;看到他抓不起,就自己上手,虽然这样做的收获更多一些,但是却让孩子失去了动手的机会。
2
在生活中,被爸爸妈妈“包办”的孩子不在少数,小区里的蕾蕾就是个例子。蕾蕾从小学习就非常好,一直是小区里的标杆,然而除了学习成绩,她基本是一无所有。
生活中,穿衣、吃饭、刷牙等都是爸爸妈妈代劳,即便是上了小学还要大人喂饭;学习上,爸爸妈妈全程关注,一旦有哪门课有问题,就立即请全校最好的老师补课;为了保证营养充足,妈妈每天变着花样给她做各种食物……
家人努力没有白费,磊磊考上了一所非常满意的大学(爸爸妈妈满意的)。本以为上了大学,磊磊爸爸妈妈就会放手了,没想到没过多久,妈妈直接追到了大学所在的城市,租了房子照顾蕾蕾的饮食起居。
毕业后,爸爸妈妈终于没法把蕾蕾攥在手里,她需要工作。然而这个姑娘从小到大就是爸爸妈妈照顾,人际交往能力几乎为零,所以无论是工作还是谈对象,都处处碰壁。
自此蕾蕾妈妈再也不像以前那么风光,人前也不炫耀孩子成绩和学校,整日唉声叹气:“这孩子一直都这么优秀,怎么现在这么笨呢?跟别人说句话有那么难吗?”
从小到大都是你帮她说,现在突然要她自己说,可能吗?
3
那天晚上和朋友吃饭,边吃边聊就突然聊到了孩子:“我感觉球球不怎么需要我了,现在每次送到幼儿团,他连再见都不跟我说,就兴冲冲的找老师去了!虽然这是他独立的表现,但是这种不被需要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其实在亲子关系上,妈妈往往比孩子更脆弱。
记得孩子1岁的时候,家里人都让我断奶,对于此事我一直是拒绝的,每次家人给我施压的时候,我都会找各种理由,比如孩子吃母乳多么多么好,身体倍儿棒;孩子更有安全感。但其实我也明白,一岁以后的孩子并不是那么依赖母乳,如此坚持还是因为自己放不开。
母爱其实是一场分离,分娩是肉体上的分离,独立则是情感上的分离。而母爱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妈妈们必须亲自斩断感情,彻底放手。
难以割舍,但是妈妈们必须做到下面这几点:
a
给予选择
很多妈妈担心孩子选错,就总是帮他们做决定,虽然这样孩子可以少走弯路,但是却让他们失去选择的勇气,将来也很难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所以在生活中,要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力,并且告诉他们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b
给予空间
很多孩子喜欢赖在爸爸妈妈的身边,不愿出去见人做事,对此我们决不能一直妥协,否则孩子将很难变得独立。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根据孩子的情况,扩展他们的生活圈子,鼓励其和其他小朋友玩,这样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并且慢慢变得独立。
c
给予困难
人这一辈子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必然会经历一些挫折,而我们就要在孩子经历大劫难之前,教会他们应对方法。所以在生活中,要适当给孩子“添一些麻烦”,并且引导他们克服这些麻烦,这样将来他们遇到困难时也不会手足无措,可以自信的解决问题。
母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自以为孩子离不开我们,事实上是我们离不开孩子!~
关于【家长如何沟通早教】和【有哪些适合早教课程借鉴的学科】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