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批语怎么写,家长要如何应对?
我家孩子大约是在三至五岁的阶段,特别喜欢爆粗口,供参考。这事儿我是这么处理的:
我给我家孩子录音,让ta自个儿听。
设置了一个资金池,听到ta爆一句粗口,扣一块钱。
一星期保持良好,没有其他人向我反馈负面消息,剩下的钱买玩具或者去吃自助餐。
孩子特别愤怒需要发泄的时候怎么办?唱歌。大声唱歌。
配套的还有让孩子监督我和ta爸,哪句话欠揍,我们改。
那段儿我改了一堆口头禅。有小半年时间我感觉自己都没办法顺利说话了。。
我妈特别欣慰地说:终于有人治你了。
补充一下我是孩子妈,学生时期外界对我评价通常是好学生,比较文静。
我在十岁以前,回老家过年,亲戚们喝完酒有项活动是逗我说粗口,我坚持了十年没爆粗口,在亲戚中树立了我家教良好的形象。
初中开始一天能爆三句。
初中班长比我柔弱的一姑娘有次爆了句,我们现场的人都惊呆了。从此我克制了自己爆粗口的习惯,只在心里说说,比较少挂在嘴边了。工作以后破功。直到出去旅游一二十岁出头的领队,开口必操,挺活泼开朗一姑娘,全程团里就没个好评价,有男的说:她有那功能么?
但是团里没有人去和这姑娘说:你这么说话太难听了。没有人。
只是刚开始几天对她印象还好的大妈都歇了给她介绍对象的心思。
至此,我彻底闭嘴了,断根。连在心里嘀咕粗口的次数都低到按年论。
我写得这么详细的意思是说:父母的言行固然是孩子的榜样,但同时,很多行为只有孩子自己意识到坏处才会主动克制。我自己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
上中学的时候我进入了叛逆期,大学毕业经济独立,因此我父母对我的言行管束完全失效。
我爸妈倒是从来没在我面前爆过粗口,我妈特别讨厌说粗口的人。
我家孩子一开始爆粗口是觉得好玩儿,因为粗口一般听起来特别有气势,而且通常孩子冷不丁地来一句,可以瞬间吸引周围人的注意力。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讲,吸引周围人的注意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能够带来快感。
并且在这个阶段是孩子的执拗期,会有质疑挑战父母权威的冲动和行为,而爆粗口可以给孩子带来双重叠加效果。
两岁到八岁的小孩,是非观还不那么强,也就是说孩子并没有特别强烈的对错观,他们的行为通常是为了自己的情绪存在,并且不断触碰规则与底限,以便寻求自己的生存之道。
所以,置之不理,真心不是好办法。但太过看重,确实有反效果,对于孩子来讲变成了一项吸引大人注意力的利器,反而会加强印象,从而固化行为。
好习惯从小养成,家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父母得想适合自己孩子的办法,通过游戏和各种方式,来让孩子明白,这件事对孩子自个儿是有害的。不然真就是:家里教不好,社会给教训。
如何让小朋友养成刷牙的好习惯?
一颗,两颗,三颗……宝宝嘴里的小牙一天一天完整起来。口腔健康直接影响着宝宝的身体发育,因此,让宝宝从小养成每天坚持刷牙的好习惯,就成了爸爸妈妈们的艰巨任务。
你家的宝宝爱刷牙吗?你是不是经常为了让宝宝刷牙而伤透脑筋?如何才能让宝宝爱上刷牙呢?
01
给宝宝选一套他自己喜欢的牙具。包括:牙刷、牙膏、牙杯。可爱新奇的牙具,可以激发宝宝刷牙的兴趣,牙具要经常变换不同的颜色和样式,让宝宝对刷牙充满新鲜感。
02
多给宝宝看一些刷牙方面的绘本和动画片,可爱的卡通形象,好看的故事情节能正确引导宝宝,为宝宝树立一个刷牙的好榜样。同时也通过一些反面的教材告诉宝宝不刷牙会造成的后果,比如:如果不好好刷牙就会被虫虫蛀洞,牙齿坏掉就不能吃自己最爱吃的东西等。
03
经常夸奖和赞美宝宝的牙齿。比如在宝宝刷牙后,可以说:宝宝嘴巴里的草莓味道好香!宝宝又消灭了一条虫虫!牙齿又白又亮!让宝宝从此爱上刷牙。
04
通过互动帮助宝宝增加刷牙的乐趣。想让宝宝养成刷牙的好习惯,家长一定要首先认识到刷牙的重要性,并且自己先做到这一点。每天早晚和宝宝一起比赛刷牙,看谁刷的又白又干净,鼓励并帮助宝宝做到持之以恒。
随着宝宝的年龄增长,很多宝妈都遇到了是否该让宝宝识字的问题。作为过来人,我觉得应该尊重宝宝的意愿,不能强迫他识字。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孩子,最常见的方式就是通过游戏和故事来接触文字,潜移默化地教会孩子,同时与宝宝多互动,呵护孩子的兴趣,让他真正喜欢上识字。
有些宝妈应该和我一样平常工作忙,陪伴宝宝的时间少,爷爷奶奶带孩子可能会遇到口音重,或者不识字的情况,购买读物没人陪宝宝互动,宝宝的兴致也不高。面对这种情况,给宝妈们推荐一个APP【猫小帅学汉字】,同类型的产品有很多,但是为什么我就推荐这款呢?因为它课程一次收费就能终生享受哦!
课程以冒险故事为主,宝宝使用时有一种听人讲故事的体验,课培养宝宝的阅读能力,而且还有各种小游戏作为复习环节,可重复学习,加深宝宝的记忆。
担心宝宝眼睛的家长也可在设置中设置学习休息时间,培养小朋友的用眼习惯哦。
婴儿剪发在哪里剪好?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我是一名专业儿童理发店的发型师。我根据自己多年的儿童理发经验来回答一下您的问题。
建议一:您可以在家里自己给宝宝剪,可以从网上买来剪发工具,有宝宝专用的,噪音小,也相对安全。缺点就是会麻烦一下,理发时不好操作,结束后不方便清理。
建议二:可以在婴儿洗澡的地方理,那里基本都有理发服务。理完发洗的干干净净的还是挺不错的。不过缺点也是有的,里边员工基本都不是专业理发师,发型可能就比较单一。
建议三:可以到专业儿童剪发那里去剪,宝宝满月就可以。手法会比较专业一些,保证宝宝舒服的同时还会满足您对孩子发型的要求。卫生消毒也做的比较到位,好多东西都是一次性的。
剪发的时候还会特别在意宝宝的感受,动作轻速度可快可慢。还有一些婴儿玩具之类的,避免宝宝受到声音或振动后产生害怕。当然缺点也是有的,就是价位可能会偏高一些。
我的建议就是以上几点,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做选择。
爸爸妈妈如何正确夸奖孩子?
孩子的成长,每一天都能给家长带来惊喜。
所以,我们常常会这样表扬他们:
“宝贝,你真棒!”
“我孙子真聪明!”
“mini,你真乖,真听话!”
罗列下来才发现,这种表扬——措辞之乏味、语言之苍白、表达之浮夸、内涵之空洞,简直令人发指啊!
好比这个段子:当你在湖边看到夕阳余晖,你发的朋友圈配文是“我擦,真好看,真特么太好看了!”而别人写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Get到了吗?
一切不涉及实质的赞美,都是在敷衍!
当然,真正的表扬,无关文采,关乎用心与否!
称赞内容要具体,别只贴标签
咦?不是有个词叫“标签效应”吗?
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那么,我夸孩子“聪明”、“很棒”,孩子不就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棒”了吗?我真是太机智了!
前半段没错。
但是,怎样是“聪明”,如何算“很棒”?有没有觉得很抽象?
本该有激励作用的一次表扬,就这样流于形式,多么可惜!
举一个例子:
老板在例会上表扬你,“**本月表现很好!”
你刚正襟危坐,假装面不改色,“谦虚”接受众人羡(jì)慕(dù)的检阅,没想到,老板竟然戛然而止,开始说其他事情了!
WTF!老娘一个月有30天在加班!老娘为了一笔单子大雨天淋成落汤鸡!老娘一个方案不厌其烦改了18遍!你为什么都不说?!!!
所以,夸孩子时,也不妨多描述一些细节,指出他到底是因为哪里做得好,才会让你觉得他“很棒”,“很聪明”。
否则,从孩子的视角理解,“我好像随便做什么事,都能得到表扬”、“我之所以被表扬,纯粹因为我天赋异禀”、“这个事情我完不成,为了被夸赞聪明,我还是选一个简单的好了”……
不妨把简单的“真棒!”“很聪明!”改为这些说法:
“你会自己脱鞋子了,真好!”
“宝贝摔倒了,自己爬起来了,真勇敢!”
“这个积木好高啊!比你昨天搭的还高呢!”
“今天打针只哭了三声,宝贝你长大了!”
“你今天主动和王阿姨问好了,很棒哦!”
这种有针对性的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自己到底是什么事情做得不错;真诚而具体的肯定,也能鼓励他在日后做得更好。
多肯定孩子的努力,别只夸聪明
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卡罗尔·徳韦克(Carol Dweck),多年来致力于研究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遇到挫折,有的孩子屡败屡战,仍不断努力去克服困难?而有的孩子会轻易放弃,甚至不敢去迎接挑战?”
经过多年研究,她将这两类孩子分别归类为:成长型心智模式和固定型心智模式。
(成长型心智模式和固定型心智模式的区别)
如果孩子认为能力、品质虽然有先天成分,但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大大地改变,那他就是成长型心智模式。
因此,经常被夸“努力”的孩子会选择不断接受挑战,他们坚信:才智和能力能够通过学习、坚持不懈等方式获得。
如果孩子认为能力、品质主要是先天决定的,后天改变的余地不大,那他就是固定型心智模式。
因此,经常被夸“聪明”的孩子会躲避挑战,他们追求的是让自己“看起来”更加聪明,而不是愚蠢。
所以,别再习惯性地夸孩子“聪明”了!
作为替代,你可以肯定他的努力、坚持、态度、勇气、创意、条理性等等。
试了好几次,终于会自己站起来了!继续加油!
宝贝会背《天净沙•秋思》了,因为我们每天晚上都一起念诗!
你竟然用积木搭了一个小话筒?真有创意!
宝贝你把书和玩具收拾得真整齐呀!做得很好!
这种表扬,在潜移默化中,向孩子灌输了一种理念:想得到认可,就需要持续努力,去强化特定行为和品质。
发自内心真诚地夸赞,别言过其实
坦白说:每个家长都为自己的宝宝感到自豪。
毕竟,婴幼儿的学习和成长能力惊人,我们对他们的期待值又很低。
所以,2个月会抬头、6个月能独坐片刻、10个月会爬、1岁忽然开口叫“妈妈”,都会让家长惊喜万分!
“你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宝宝!”
拜托!这些都是正常的生长发育节奏好么?!
能理解家长由衷的开心,但是,咱能真诚客观一点么?
貌似在长辈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这种夸张的赞美、欣赏,源自家长对孩子深深的爱——私下里偶尔说说无妨,当众?建议还是尽量少讲。
相比言过其实让宝宝“迷之自信”,不如尽量客观地描述现象,加上充满爱意和赞许的眼神,能带给宝宝更多的满足感。
本答案部分内容参考:
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Stanford University’s Carol Dweck on the Growth Mindset and Education
关于【早教批语怎么写】和【家长要如何应对】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