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家长怎么维护,早教行业有哪些发展方向?
早教,顾名思义,就是早期教育。早教行业属于朝阳行业,加上二胎政策的开放和家长育儿观念的进步,早教行业是值得发展的。
早教主要是帮助宝宝最大限度地开发出他们的潜能,同时也包括一些好习惯的养成。
发展早教行业,要切记,早教并不是早期给孩子们灌输文化课知识。这一点,很多早教机构都在做,似乎也有很多家长认为早教就是更早的让孩子学到文化知识,这种观念是欠缺的。
做早教,应该根据孩子的发展规律,通过游戏的方式为主,开发孩子的想象力、记忆力、创造力、注意力等。这些基础性的能力对于宝宝以后的成长发展是有利的。
早教可以通过一对一和集体课的形式共同进行。
如何选择合适的早教?
现在大大小小的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宣传形式眼花缭乱、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材五花八门,给家长在选择早教机构上造成困扰。不少家长表示:各早教机构办学理念均不相同,价格更是高低不一。是不是价格越高的早教机构就教得越好呢?还是一味的跟风,别人报什么我们就报什么?其实,并不能简单地用价格标准来衡量早教机构的优劣,而应该慎重考量以下几点:
1、环境设施:
一般早教环境设施都比较“高大上”,家长豪华休息室、咖啡机、电脑、娱乐区等等,但是孩子尤其是婴幼儿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首先应该是安全、卫生、可靠的。比如中心的视觉设计是否有童趣、硬件设施是否无毒可靠、器械设施是否科学安全等等。
2、师资力量:
很多挂着外资品牌的机构,老师并不是这个专业领域毕业的,而往往只有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老师才能更懂得孩子的心理、富有爱心和耐心。有的老师是非专业类的某某大学毕业,有的机构甚至鼓吹老师的英语口语,但这些老师未必懂得孩子的每一个阶段出现的敏感期,不知道如何给孩子更合理的课程设置和专业引导,也不能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惑。
3、课程设置:
宝宝每个年龄段的能力发展是不同的,因此各阶段早教课程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举例而言,如果是0-2.5岁的宝宝,课程会侧重动作思维的发展,着重培养感知运动、音乐及口语表达、社交互动;如果是2.5-3岁的宝宝,课程会针对入园适应的相关问题,着重培养精细动作、语言表达、情绪调试、习惯规则等;如果是3-6岁的宝宝,课程会针对科学认知、语言发展和人际交往,着重培养学习能力、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行为习惯等能力发展,为幼升小做准备。因此,家长在选择早教中心的时候要考察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分龄,每个阶段的课程侧重点应遵循儿童的能力发展有所不同。
4、办学资质:
早教中心是否有合格的办学许可证?早教中心建立的年数与口碑如何?是否出现过加盟商停业跑路的情况?这些综合要素都需要家长慎重把控。
如何能够做好幼儿英语早教?
英语启蒙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通常我们说英语能力有听、说、读、写四大类,对于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来说,这四个方面,我们可以按年龄来进行启蒙:
0岁开始一般这个阶段我们可以称之为磨耳朵阶段,此时通常是以听为主:
1、利用英文儿歌、经典童谣,来营造环境,先让孩子熟悉英文的发音;
2、通过非常简单的重复单词或者短句,让孩子了解英文的韵律;
3、还有就是重复性的动作和物体,让孩子理解某个英文发音和物体或者动作上的对应,比如给孩子看看、摸摸和闻一下苹果(已经添加辅食的孩子还可以尝一下),重复“apple”;
4、孩子能坐起来以后,可以引入英文布书、硬纸板,也是反复的给孩子读,让孩子体会。
这个阶段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大量的输入,不管是听儿歌还是听我们讲故事,都要选择韵律感强的类型,先给孩子打下坚持的听力基础。
1-3岁这个阶段,孩子会理解一些常见物品、行为和生活环境,也开始牙牙学语了,那么我们可以拓展他的范围了:
1、英文儿歌、经典童谣,仍然不能停,除了大量的重复的听,可以开始鼓励孩子多跟着模仿发音;
2、在重复物品或者动作的单个词语的基础上,逐渐改成说几个词语的短句,特别是结合生活场景来说,比如早上起来,可以说good morning,鼓励孩子也回应你;
3、加入更多的亲子互动游戏,在游戏中加入更多的英文指令,当然也是从易到难,比如一开始可以是,go和stop(走和停),玩熟练了以后,加入jump(跳),再熟悉了以后加入up和down(上和下);
4、可以给孩子看更多的带有短句的书,例如有更多故事情节的书,而不仅仅是单个词语的偏向于认知的书,对于情节比较简单的画面,可以鼓励孩子指着画说出来,比如画上有小熊,鼓励孩子指着它说bear。
3岁到学龄前这个阶段,如果孩子之前基础打的比较扎实,实际上已经可以开始进行简单的交流了:
1、可以引入英文动画片,控制好难度和时间,不能让孩子一下接触太难的,这样他会受到打击,推荐从孩子已经比较熟悉情节的动画片开始,他已经预先知道了故事,即使换成了英文,也大概能猜出来;
2、在生活场景里尽量使用英文句子和孩子沟通,如果家长自己不会英文,那么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英文的互动类APP,孩子输出是需要一定反馈的,否则没有这个环境,他自己也就慢慢把英文放下了,像米奇妙妙屋这种动画也可以,他说了一个问题后会停顿一下,给孩子一点时间,这样就形成了类似一问一答的效果;
3、继续用游戏的方式来加强英文的沟通,此时的游戏可以更多的加入各种认知思维和英文的结合,比如认识数字,认识字母,认识形状等等;
4、继续加大绘本的难度,一个绘本读了多遍以后,鼓励孩子跟家长一起复述这个故事,或者根据某个画面来用英文说说他们都是谁,都在做什么,另外此时也可以开始引入分级读物,为将来的自主阅读做准备了;
5、根据孩子的日常交流水平,可以逐步加入自然拼读的部分,帮助孩子开始打下阅读的基础;
6、根据孩子手指动作的发育水平,可以逐步加入拿笔涂鸦、用橡皮泥制作字母等游戏,为进入小学学写字母和单词做准备。
有的家长说,那我3岁前也都没接触过英文怎么办呢,没有关系的,可以从1-3岁阶段开始(当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动画片和互动游戏),3岁后开始学习英文,主要是孩子的认知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了,他可能对某个物体或者动作,第一反应会是中文,这也没有关系,一开始可以使用中英双语的对话或者指令,再慢慢地加大英文的比例,最后达到全英文交流。
父母拿他们的经验纠正你教育孩子的方式时?
谢谢邀请。
我家曾经长期在这一问题中挣扎,并且很长一段时期内,婆媳关系、翁婿关系、夫妻关系,以及两代人的亲子关系,都受到影响,幸运的是,围绕孩子教育问题产生的各种家庭问题,在孩子上小学之前基本上被解决。
来说说我的经验之谈首先,为什么老人家会介入到隔代教育中,甚至用很强势的态度和手段去干涉?
原因不出其二:
1、父母在“刷”存在感。
随着子女成家立业,尤其是有了自己的小孩,如果再和父母分开住,双方见面交流的频率会越来越低,而这一段时期中,父母会因为退休而从职业舞台中退出、因为孩子的独立而被越来越少依赖,这对于越来越年迈的父母而言,是孤独和失落。
这在他们的心里会产生非常强烈的落差感,他们清楚即使自己已经成年的子女来征询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也是在哄他们高兴,因此他们选择在对隔代的孩子的教育中,刷一刷自己的存在感,传递“我还有用”的话语。
2、自己的孩子就算已经有了孩子,他/她在我的面前,还是不成熟的孩子。
我家的四个老人在孩子还在我肚子里的时候,就开始了自我反省和经验总结,他们觉得在我和我老公的成长中,他们的培养手段是有瑕疵的,因此他们需要手把手地教我们来培养自己的孩子,他们的帮助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
我们年迈的父母眼里,他们在我们这个年龄的时候可以独当一面,我们在这个年龄的时候依然幼稚,幼稚的孩子怎么会有能力去教育一个更幼稚的孩子呢?
我爸妈就曾经说过我,说我现在懒散的性格如果被孩子学到,那会把孩子给带歪的。
然而,无论从对教育潮流的认知上来说,还是从对亲子关系的需求上来说,年轻的父母都很排斥老人的“插嘴”。
往大了说,孩子上不上早教班?三岁上幼儿园还是三岁半上?孩子上什么兴趣班……
往小了说,孩子穿不穿秋裤?下雪天出不出去玩?吃青椒还是吃白菜……
这些问题都会引起激烈的争论,甚至对抗,一度各种关系紧张。
但是我的经验来说,解决问题还是需要理性和规划的。
首先,家庭会议成员要精减。我和老公达成了一致:我们两个是孩子的监护人,孩子的成长中出现任何问题,我们都是无可推卸的责任人,因此权力要和责任对等,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无论外界有多少人有多少意见,最终都需要我们两人来拍板决定。
我们两个人始终保持一个想法的话,如果双方父母干预,那么各自解决各自原生家庭的事,让父母们逐渐接受我们的态度,知晓我们对孩子教育问题中做主权的坚持。
第二、让老人信服我们。有时候父母不信任我们能够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是因为他们不清楚我们的能力到达怎样的程度;此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阻断了他们对我们的了解之路。
有了孩子以后,父母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了隔代宝贝身上。我从孩子出生以后就一直坚持不懈给老人灌输各种专家的育儿理论,并且在安全的范围内,让小孩子受点罪,在他身上对比新旧两种育儿理念的结果,比如:湿疹的治疗、尿不湿和把尿之争。最终证明了我的育儿观念更胜一筹。
孩子上幼儿园后,也开始了接受各种教育,我和老公一直坚持自己陪伴。其实大部分老人是跟不上现在孩子的教育内容的,他们担心我们不上心,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么我们就让老人看到我们作为父母的责任心和能力,一点也不疏于他们就好了。
第三、保持接触距离。真心奉劝各位,有条件的话,不要和父母住在一起。
我妈就多次跟我说,我小的时候,他们也训斥我甚至动过手,但是他们就是看不得我对他们的外孙女稍微大点声说话,言外之意,没有理由,就是看不惯。
那么我们就顺着老人的想法做好了。
我家一直有老人陪同照顾生活,但是从孩子上学前一年,我和老公一致“通知”双方父母我们要分家,并且我们会做到每周带孩子去老人家看望他们一两次,寒暑假一定把孩子放在他们那里常住一周。
因为不天天见面,父母从电话里了解到的,是孩子的优秀和好消息,他们见到孩子的时候可以肆无忌惮地溺爱孩子,但是大部分的时间,孩子都在爸妈的手下按照既定的规则来成长。
各家有各家实际情况的不同,我们家的特点就是,我绝对说了算,是我们家食物链的顶端(老人家不在的时候是,老人在的话,孩子是食物链顶端),并且我和我老公都是很独立、很需要有独立空间的人,并且我们宁可自己累点也坚持不要老人一起住,所以以上说的一些经验,可以行得通。
不知道我的经验能不能对楼主有借鉴。
我是猫太后,爱读书、爱写字、会做饭、会养花、会陪读,还是个可以踩着7厘米高跟鞋爬楼梯、能做PPT的理财规划师。
如果喜欢我,请多多关注我!
关于【早教家长怎么维护】和【早教行业有哪些发展方向】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