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早教是什么,为什么家长都说可怕?
有句话说的好:一二年级不相上下,三年级开始分化,四五年级天上地下。
所谓的三年级现象其实是:很多学生读一二年级的时候成绩不错,一般考试都能拿90多分,结果一到三年级,考试分数直线下跌,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出错率越来越高。
很多家长都不理解,自家小孩为何一二年级的时候还挺优秀,怎么一到三年级就掉队了呢?一二年级的成绩其实具有一定的“迷惑性”。现在的社会,很多家长会实行超前教育,有条件的参加各种早教班、培训班。条件差点的也在家里时不时地给孩子灌输各种知识。
要知道,5岁的小孩才开始有形象思维,才开始具备罗辑思维的初步能力。超前教育将很多不属于这个阶段应该掌握和具备的知识,强行灌输给孩子们。虽然是记住了,但是也只是死记硬背。这样做的后果是孩子们的想象空间被人为地设定和固化。
所以很多小孩子上一二年级的时候,个个都表现的不错,不相上下,可是一到三年级差别就出来了。因为揠苗助长确实会在最初有一定的效果,等这股劲过了,副作用就展现出来了。
三年级现象的产生是不是由于三年级本来就与一二年级有很大不同?答案显而易见!1、课程设置的不同
一二年级的课程相对三年级,还是比较简单的。逻辑思维涉及比较少,一般的学生只要上课认真听讲,都能很快掌握老师所讲的知识。
但是进入三年级后,课程的难度和宽度都有所增加,数学多了几何方面的知识,语文则更加注重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
这时候,一些学生靠以前的储备以及学习方式,已经适应不了三年级的课程学习,很容易就出现滑坡情况。
2、孩子的自主意识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强,“可操控性”变差。
一二年级的学生,特别听老师的话,而且由于低年级的知识点相对比较简单,所以只需要按照老师教的去做,考试就容易取得好成绩。
三年级的孩子自主意识明显变强,没低年级那么简单地就听老师说教,有了主动思考的能力,有时甚至会对老师的教育产生反抗的行为。
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和老师没有很好地指引孩子们便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那就很容易出现成绩明显下滑的情况。
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出现三年级现象,没有出现三年级现象的学生身上有什么特点呢?1、专注力强
学习离不开专注,一个学生不管是在哪个年龄阶段,专注都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一般学生的专注度究竟是什么水平呢?
2019年《中国青少年注意力调查报告》显示:有近一半的学生表示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注意力(专注)问题占65%。虽然在青春期,部分孩子的注意力问题会得到改善,但仍有30%的孩子问题会伴随终身,影响其未来的工作、社交,乃至恋爱、婚姻和家庭。
可见,家长从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前预习、认真笔记、主动思考、课后复习,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习惯。
一般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后,孩子的学习效率会显著提升,而且能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这样的学生不会将学习当成是差事,更利于置身于其中。
相反,学习习惯差的孩子,找不到学习的乐趣,上课只为应付差事,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3、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年级开始有了作文,不少学生对写作文很不适应。有些学生已经养成了阅读的习惯,积累的知识多了,写起作文来也是得心应手。
而不怎么阅读的学生,有时写起作文来,词不达意,语句读起来也很不通顺,作文对于他们来说是一大难题。
适量的阅读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只是写起作文来如有神助,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容易。
怎么样才能让孩子顺利地跨过三年级这道坎呢?1、家长要注意孩子专注力的培养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都不尽相同,对一件事不专注,不代表对另一件事不专注。家长应该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有的孩子对数理逻辑感兴趣,有的孩子对绘画音乐感兴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专注的事物,家长应该仔细观察,适当引导,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形成专注度,同样的这种专注度也会延伸到学习和生活的其他方面。家长们千万不能认为孩子感兴趣的一些东西,因为与学习无关而去阻拦,这样会使孩子对很多东西都失去兴趣和专注。2、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孩子学习时,最好是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不容易受到外来事物的干扰。家长不要总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看电视,时间长了,孩子们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变得喜欢有玩手机、看电视。家长有时间可以陪伴孩子一起看书、玩游戏,更利于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写在最后:三年级现象的产生其实真的可以避免,只要家长多用心,多观察,正确引导,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阅读能力,很容易顺利过度三年级之痒!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类型包括哪三种?
1、生活活动
生活活动是指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进餐、饮水、睡眠、盥洗、如厕等,几乎占了幼儿在园的一半时间,这也是幼儿园与其他教育阶段的主要区别 之一。因此在生活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建立合理的生活常规,逐渐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自立的良好行为习惯。
2、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又称活动区(活动角)活动,是指幼儿在活动区内进行的以自由游戏为特征的活动,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的主要活动之一,是满足幼儿不同兴趣和需要的最好途径。通过区域活动,可满足幼儿交往的需要,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勇于尝试和探索,培养幼儿积极的活动态度,促进幼儿创造性和个性的发展。
3、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是指由教师依据目标专门设计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它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幼儿在在园一日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的任务是教师利用幼儿园以及周围的环境资源,有目的地选择教育内容,灵活地运用多种活动形式、活动方法、活动手段,鼓励幼儿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周围的世界,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4、全园活动
全园活动是指根据某一主题、某一类的教育内容而开展的全园性的集体活动。
5、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是指对婴幼儿及家长实施亲子同乐、亲子互动的活动。一般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为主。亲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早教模式。
有什么类似巧虎可可狮和萌鸡小队等适合1到2岁孩子的英文早教动画?
我是Eddy妈妈,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先来说说给1~2岁孩子选英文动画片的标准:1.内容符合孩子认识,贴近幼儿生活
2.语速缓慢、发音标准清晰
3.每集时间不超过5分钟
4.动画对白重复性高、韵律性强
有了这样的选择标准
我强烈推荐6部适合1~2岁孩子的动画片:1.《闹腾的小狮子》(英文:Raa raa the noisy lion)
这是BBC专门为学龄前娃打造的3D动画片。这部动画片无论场景还是人物,都符合低幼年龄段孩子的认知,比如狮子看上去就是像大号的公仔。核心句型和词汇不断重复,充分考虑了韵律和节奏。内容上很贴近生活,比如会讲到小狮子牙齿松动了,如何把拔牙拔下来wobbly tooth等等。
2.《趣趣知知鸟》(英文名:Twirlywoos)
这部动画片每集以一个单词或词组为主题,配合动画场景,由画外音,慢速、清晰地表达相应的日常用语。还能帮助孩子了解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概念。最棒的是,英语中很多难以解释的形容词、副词、介词和介词词组,都可以通过这部动画片学习到。
3.《嗨!狗狗老师》(英文名:Hey Duggee)
这部动画片是2015年在BBC儿童频道播出的:狗狗老师Duggee和他兴趣班里五个动物小朋友的故事。里面的动物形象很适合小朋友,有小犀牛Tag、小袋熊Norrie、小章鱼Betty、小鳄鱼Happy、还有小河马Roly5位小朋友们,他们最喜欢上狗狗老师Duggee的兴趣班,每次一到上课时间,他们就兴奋的不得了,急急忙忙随着父母赶去Duggee家中。
整部动画风格轻松幽默、色彩丰富、形象可爱,里面总是欢笑不断,很能吸引小孩子的注意,并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里他们可以发现很多好玩的事情,而Duggee总是很耐心的指导他们。
4.《斑点狗小玻》(英文名:Spot)
这部动画片有同名的翻翻书绘本,这套书也是翻翻书的鼻祖了,这部动画片介绍了过生日、捉迷藏、去公园玩、做蛋糕等不同的生活主题。剧情简单,配合绘本一起看,推荐!
5.《我是优优》(英文名:Pocoyo)
这是一部针对低幼的画外音动画片,主打“探索式学习”。主角是一位名叫Pocoyo的小男孩,他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和兴趣,身边有一群和他一样乐于解决问题的朋友,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从解决麻烦中学到本领。非常推荐!
6.《小兔兵兵》(英文名:Bing Bunny)
和上面的我是优优很像,主角从人换成了一只小兔子,小兔兵兵,精力充沛、活泼开朗、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和热情。但他年纪太小,又缺乏生活经验,所以很多事情都会搞得一团糟;但是在好朋友们的帮助下,他学会了很多本领。
其他未推荐的经典动画片说明以上我推荐大部分都是比较新的动画片,其实还有很多比如《蓝色小考拉》、《小鼠波波》《Big Muzzy》等等,也都是很经典的。
为什么没有推荐呢?
主要是年代太久远了,画质很不清晰,小鼠波波的动画片画面还会出现轻微跳动,对孩子视力影响就更大了,所以如果内容上可以选择的话,建议看高清动画片。这些动画片内容也很不错,可以买配套绘本故事来读!
另外,《小猪佩奇》也是一部学习英语非常好的主题动画片,但是1~2岁孩子看有点太早了,很多内容理解不了,看个热闹我觉得太浪费,不如放到4周岁以后再看,这样理解得更好,效率更高。
以上经验希望帮到大家,欢迎关注我,一起给娃英语启蒙。
我是Eddy妈妈,专注亲子英语启蒙,美式教学实践者。借鉴美国孩子的英语学习方式,走适合自己孩子的双语成长之路。
穷病应该怎么治?
前几天和朋友泡茶的时候正谈到这个问题,整理一下,大家看看,欢迎讨论补充。
1、穷病的定义?
穷病多产生于屌丝族群。
能支配的财富<物质欲,即财富远远不能满足正常的物质欲,应该就是穷病的根源;需要注意的是两个关键点,一是远远不能满足,如果大抵可以满足,落差不大,那还不是病,是装病;二是正常的物质欲,如果天天想满汉全席,开豪车,提名包,住别墅,养网红小姐姐,这也不是穷病,这是精神病。
2、有什么症状?
宅,不自信,常撒点小谎,孤独寂寞冷,DISS自己。(欢迎补充)
这些症状怎么产生的呢?举两个具体一点的栗子:
2.1)对于自己爱的人,总想给点硬的,好的,比如让老婆去做清闲一点的工作,不要那么辛苦,让爸妈不要过得扣扣索索,让自己的孩子也去学学钢琴,可是没办法,他们停不下来,孩子也走不出去,于是开始自责,DISS自己怎么这么不中用,DISS的次数多了,开始越来越不自信,自卑了就封闭了,封闭了就常会觉得孤独寂寞冷了。
2.2)对于自己,亲戚朋友同事请客聚会能不去就不去,一来于礼上往来或AA有压力,二来看他们没这病,心里滋味不好受;那不去,总要有个由头,直说自己有病,面子上又过不去,所以就要编个由头,编的次数多了,往往要搜肠刮肚,小心翼翼地保持编的由头们丰富多彩又不太重样。这种谎言说多了,也常会DISS自己,同样的DISS的次数多了,不自信就来了,自卑封闭孤独寂寞冷。
有这些症状的人可以治,因为这些人的责任心廉耻心还在,还能奋起,未来还大有机会,但要注意,不要发展成麻木不仁,行尸走肉,破罐子破摔,要是走到这步,就不好治了。
3、怎么治穷病?
从穷病的定义,我们就可以知道,治疗的关键点在于能支配的财富和物质欲,方法无非三种,一是增加能支配的财富,二是降低自己的物质欲,三是双管齐下。
3.1)增加可支配的财富:
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我们试着总结一下核心:(欢迎留言讨论)
3.1.1)多学习一些知识:用来迭代观念,以选择大的方向,方向对了,无用功就少一些,财富积累快一点;
3.1.2)要能耐烦:治穷病,道阻且长,人就比较容易浮燥,常常不耐烦,不耐烦了容易急功近利,行动就走形了,轻易就放弃了,自然,财富也就跟你无缘。
3.1.3)做一个有意思的人:人都爱跟有意思一点的人打交道,喜欢跟你打交道的人多了,你的人脉就差不了,人脉足了,财富积累容易一点;
3.1.4)多自省:自省可以让人生有一个PDCA的回环,回环多了,财富积累起来就稳固一点。
3.2)降低自己的物质欲:
降低自己的物质欲是治穷病的根本,因为人的欲望是一只贪得无厌的怪兽,没有驯服它,再多的财富也不够你霍霍的。多接触着正能量的人事物,正正三观,多去感恩,谢谢你经历的人事物,感恩多了,心就正了,谦卑和珍惜就长出来了,她们长大了,物质欲自然就乖了。
3.3)双管齐下:
怀着诗和远方,用当前的财富去匹配物欲;不要捧着当下的苟且,去追目前不切实际的物欲。
治穷病,道阻且长,我们共勉,祝你早日康复。
关于【简述早教是什么】和【为什么家长都说可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