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问号早教如何,给不了孩子最好的学校和家庭环境所以不想生孩子有错吗?
没有错,每个人的想法都会不同。
人的认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环境下形成的。记得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从前,一对夫妇有三个儿子。一天,孩子的父母因为家庭琐事吵架,爸爸突然动手打了妈妈,三个孩子在目睹了这件事后,产生了三种不同的想法。
老大想:爸爸打妈妈,老婆娶回家还要被打,真是太惨了,我以后还是不结婚了。
老二想:原来老公可以打老婆的,以后我老婆不老实也可以试一试。
老三想:妈妈被打的好惨啊,我以后娶老婆一定要好好地对待她,绝不能象爸爸一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一件事,在不同人的心中也会有不同的答案,所以,你有这个想法是没有错的。
现在有不少人认为结婚了就应该生孩子,不生孩子做丁克就是对社会不负责,甚至有的人说,如果全球人都这样做丁克,那么地球人要不了多长时间就灭亡了。我对于因为任何原因不生孩子都持开放性态度,毕竟这是在决定一个人的生与死,
有的人说不管父母有多么不是,他们始终是你的父母。大家自己想一想,事实真的如此吗?有多少孩子的出生是在父母亲没有意愿的情况下出生的呢?这样对于孩子的成长就是有利的吗?考虑清楚再生孩子难道不也是一种负责任的做法。
幼儿园事故频发?
我对彻底根绝不抱太大希望,因为制度、监管不可能监管到每一个细节。即便制度健全的西方国家,也还会有虐童事件出来。最近层出不穷的幼儿园就是鲜明的案例:监控视频全天候监控,媒体密集报道,国家监管机构三令五申,阳光下的罪恶还是层出不穷。
仅以提高工资为例,此举能不能彻底杜绝虐童事件?我引用一个管理学理论来说明一下。
管理学中曾经有一个理论叫“霍桑效应”,源自于(1924-1933)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所进行的一系列实验。这个实验旨在研究生产效率的制约及影响因素。这个实验发现,工人的工作状态与其说主要受“工资、工作环境、工作绩效管理”等的影响,还不如说单位内人际关系模式的影响更大。换句话说:工人所要满足的需要中,金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大部分的需要是感情上的慰藉、安全感、和谐、归属感、自尊感等。
所以,问题中提高工资是不是一种途径?可能会起一些作用,但能否有效杜绝虐童等恶性事件,则还要看园方给职工创造了什么样的工作环境?比如园方是否给自己的老师创造了足够和谐、信任、公平、有较高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工作环境。打个比方,即便一个公司给你开出一个月10万元的高薪,但如果你的老板简单粗暴,单位内部员工之间各怀鬼胎、勾心斗角,你的自尊随时会被践踏,你预测一下,你能不能保持一个足够良好的心态?而心态直接会影响你的工作状态。
依据我的观察,目前在中国,不仅仅企业内部上下级关系,包括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严重缺乏信赖,就是一个简单粗暴、缺乏任何回旋和沟通的现状。幼儿园管理尤其是重灾区,资本唯利是图、园长管理简单粗暴、家长中也不乏诸多苛责。身边有亲戚在做幼儿园老师,她先后在天津、太原、家乡县城辗转做过多家私立幼儿园老师,所以拥有足够的第一手资料来观察一个幼儿园一线老师的心态。我在她身上的一个发现:如果遇上一个人性化、有足够管理艺术的园长,通情达理的家长,即便工资较低,她的心态和工作状态也会比较好,而这种好心态可以有效折射到孩子们的护理和教育上。反之,一旦资本和一线管理园长简单粗暴,对待一线老师过于严苛,她的心态就容易变坏,这种坏心态很容易就会延及无辜的幼儿。
其实不仅仅在幼儿园,扪心自问一下,如果你单位的领导简单粗暴,作为下属-弱者一方的你,会不会有一种“私下搞小破坏的”欲望?同理,幼儿园的老师也会这样,只不过,她们破坏的对象不幸会指向手无寸铁,权力完全不对等的、心智完全不健全的幼儿。
也正源于制度之外,总会有制度所无法触及的盲点,所以,西方国家,在制度的完善之外,将注意力转向“社会资本”(即社会成员之间信任、互利互惠、和谐指数)的构建上。而后者的培育,是一个更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意味着更漫长和曲折的过程,涉及宗教、传统、教育、民间社团等各方面配套环节的完善。
另一方面,虽然不容乐观、但我们还可以有所作为,以尽可能最大程度地铲除罪恶的土壤。而你和我,都可以成为这个漫长过程中的一部分。我们所能做的:1.成为孩子的安全港湾,培养提高孩子对不良行为的辨识和自我保护意识。2.他人的疾苦与你息息相关,作为一份子身体力行推动、见证相关制度的变革。3.改变社会,从改变自身做起。培育自己身上的良善、底线意识、避免让自己成为暴戾链条上的一环。记住:当你善待别人家的孩子的时候,你也在为你自己的孩子守护未来的希望。
还应该培养和开发其他什么能力呢?
0-5岁是对孩子的习惯培养和能力培养很重要的一个年龄段,自理能力,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和钱财管理能力,都是需要重点培养的。
自理能力是很重要的,随着宝宝日渐长大,慢慢接触新的世界,有自理能力才能更好的走进世界,也为进入小学做准备。
学习能力,人们说,“活到老,学到老”,拥有学习能力是会一辈子受益的事。而0-5岁是各种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更要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社交能力,人类是群居的,需要朋友来润滑我们的生活,共同分享未来的酸甜苦辣。我们回想童年,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和小伙伴一起调皮捣蛋的事情吧。孩子更是需要朋友陪伴成长,有了朋友的孩子才会更快乐,也能增加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钱财管理能力,钱是每个人都要用一辈子的东西,但是有很多成年人的钱财管理都是一团麻,这时拥有钱财管理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开始接触钱、使用钱,培养正确的金钱观和基本的钱财管理方法,为以后的理财教育打下基础。
自理能力,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和钱财管理能力是我认为在孩子0-5岁最应该培养的能力,我认为它们是其他各种能力的基础。
你觉得早教课有必要吗?
上早教课有必要吗?听听这个妈妈怎么说!
生娃之前,我是一枚标准的女汉子+糙汉子,用我老公的话来说就是一点也不细腻。而且怀孕前,我几乎是一个百分百的育儿盲,什么都不懂。
有了娃之后,我关注了年糕妈妈。渐渐地,阅读公号里的文章已经成为日常习惯,它使我在育儿道路上避免了很多大坑, 也让我认识到了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一点点长大,我看越来越多朋友投入早教,我也开始关注起来。说实话,像我们这样的小城市,虽然身边的早教机构很多,但各种各样,价格也参差不齐。并没有大一点的连锁机构,教学环境不是很理想,教学质量更无从考究,这让我真的不知道到底该怎么选择,挺发愁。
就是这个时候年糕妈妈推出了早教盒子,刚开始,我也觉得有点困惑。不知道怎么在家给孩子做早教,觉得我自己肯定不会啊。
但是看介绍说有400个早教视频,100多种早教玩具,我被它丰富的资源吸引了。宣传里面还说,会有老师带着爸爸妈妈教,完全不用担心会不会。
我给老公看的时候他一句话瞬间点醒我:“其实早教我们完全可以在家里进行呀!这个看起来也不难,可以试试。”
连爸爸都这么说,我就不犹豫了,下单搞起来!
本以为收到的只是一个普通的盒子里面装着一些简单的教具,结果收到的时候超意外!年糕妈妈早教盒子,居然有这么多东西。每个盒子都很重很有份量很有料!
(基础盒子)
第一次收到的是一个基础盒子和第一个月龄盒子,基础盒子里分别是艺术课、音乐课和运动课的对应教具。
(基础盒子-艺术盒子)
开箱的时候小家伙满满的好奇,一脸期待,还迫不及待的上手帮忙拆箱子。啊,一件一件往外掏,它就好像是哆啦A梦的口袋,每一个拿出来都是惊喜~
(基础盒子-音乐盒子)
(基础盒子-运动盒子)
她最喜欢里面的海浪鼓,拿在手里不停的敲打,看彩色的小珠子在里边跳来跳去,笑声让全家都开心起来。
3
经过这个课,我对高质量陪娃这件事有了更深的体会。不是非要什么高大上的砸钱体验才叫高质量,有娃、有你、有好心情、有共同的体验和提升就是高质量。
而且,让我感觉很贴心的是这个盒子里面,教具配的真的很全面。光艺术课就有蜡笔、水彩笔、橡皮泥和白纸,而且很大张,本来我还让老公买白纸来给孩子涂涂画画的,这下连买纸的钱也省了。
最重要的改变是,我不再那么焦虑了。还记得我带小悠妹去早教班上体验课的时候,她坐在专业的运动教具上一脸茫然,我还焦虑自己的娃为什么不能“像别的宝贝一样”。
现在,我明白了一点“2岁前宝贝的运动发展要借助专业教具”,我们家小悠妹也用实际行动告诉我,这句话是真心有道理。只是这件事,我自己在家就能做到了。
接触早教盒子也有一段时间了,想告诉大家的是,每个课程的教具怎么用、家长怎么去引导宝宝,视频里都有很详细的讲解。
我们从最初的傻玩、不知道怎么玩到现在有方法的陪玩,我和她爸爸在育儿观上都成长了。我越来越理解那句“真正的早教在家庭”的含义,家长高质量的陪伴是拉近亲子关系的关键。
关于【小问号早教如何】和【给不了孩子最好的学校和家庭环境所以不想生孩子有错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