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问号早教如何,存200万的银行五年大额存单?
我们先看一下2019年前三季度,几组数据: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82元;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988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930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0172元);
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3020元;
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464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379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353元);
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4310元。
如果按照4.8%的利率计算,200万元一年的收益是:2000000*4.8%=96000元人民币,可支出额度为月均8000元。相对于目前的5年期大额存单收益率已经接近5%了,已经很不错了,对于比以上几组数据,连基础水平都没达到,但是如果衣食无忧还是有难度的,但让如果在五线之外的地区,还是可以实现的。
月均8000元的收入,居住在不同的城市,同样的钱,过的是完全不同的生活。我们简单做个分析,以本人为例吧。
第一项开支:居住支出 -3000
无论是买房还是租房,每个月至少3000元的费用吧,要么还月供要么贡献给房东。
第二项支出:交通支出 -1000
就不说保险和个性化装饰了,贷款月供加日常油费至少1000元。
第三项支出:日常生活费 -3000
民以食为天,一个家庭每月月3000已经是最低限了吧。猪肉都35块钱一斤了。
第四项开支:孩子教育 -500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各种奥数兴趣班都不敢多报,更别提钢琴和小提琴了
第五项开支:旅游开支 -1000
劳逸结合,适当放松,按月均1000,年均12000折算。国外就不要想了,国内看看人就好。
第六项开支:孝敬长辈、走亲访友、节庆花费 -500
家里长辈少亲戚也不多,父母还能自食其力,那么就算平均每月500吧
第七项开支:添衣添被、换点装备 -1000
换季了,衣服要买;双十一,要狂欢;看中一新手机,想买。按月均1000折算吧。
第八项开支:生病花费 -200
除去医保按月均200折算,全年2400,都不敢生病感冒。
第九项开支:水电煤气、电话费 -500
断电断水断网,不能忍受,必要支出
钱已经花完了,该上班去了!要不该停电了!
梦醒了,该上班了,有200万都这么难,何况没有,继续奋斗!
所以,200万元还是做点其他的吧,不要存大额存单,更不能衣食无忧。
那可真的是耽误孩子了?
这句话当然有道理。
广义的教育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侠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而老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执行者。
第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开端。
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家庭教育就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的氛围和父母的行为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性格、品质和行为等方面。在孩子婴幼儿时期,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主要由父母和家庭成员对孩子施加教育影响,是教育的基石。
如果家长在孩子幼儿一直没有做好良好的家庭教育,导致孩子性格孤僻,自由散漫,脾气暴躁,这非常不利于后期老师教育工作的展开。
第二,老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执行者,但教育具有不及时性,阶段性的弊端。
老师的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更具有专门性。老师的教育主要侧重于对知识文化,专业技能,学生素质的教育。但是学生的性格塑造,道德培养,也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引导。一味的依靠老师,是家长不负责任的表现。
相比老师,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更多,对孩子的性格特点也更为了解。而老师对孩子在校外的一些错误行为,不能做出及时有效的教育。另外,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在学业完成后已经基本完成了,教育具有阶段性。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却是是长久的。
第三,社会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补充。
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的围墙和老师的课堂。社会教育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少年宫、图书馆、博物馆等社会教育机构,能够有效的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
总之,认为教育仅仅依靠老师,是愚昧的表现。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应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取长补短,这样才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当初没有让婆婆看孩子的宝妈们?
我是扬州宝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家俩孩子,大的是婆婆带大的,因为那个时候在外地打工没办法带。孩子便送回老家婆婆带的。小的从生下来就我自己带的,就因为带小的,也没办法上班,所以一直只能做个家庭主妇了。
至于没让婆婆带孩子后不后悔,怎么说呢,只能说没让婆婆带孩子而选择自己带有得也有失。我家大的是婆婆带的,当时我和老公两个人在外面打工,小日子过得可以说是相当滋润了,下班了可以出去逛逛,休息日去周边旅旅游。但是。我们也错过了许多女儿成长的瞬间,女儿长大了问我:妈妈,我几个月长的牙齿啊?我几个月会走路的?我会讲话的时候第一句话说的什么?这些我统统回答不上来。由于不在身边。老年人也不会用手机拍照,女儿的成长照片也很少,有时候女儿想看看她小时候的样子,三岁之前的照片几乎没有。所以,对于女儿我很愧疚!另外一点,女儿刚回到我身边的时候。我发现了她许多缺点,都是老年人惯出来的,例如。,看到别的小朋友吃什么东西,她也马上就要吃到嘴里;特别霸道,自己的玩具弟弟不能碰一下;特别调皮,不爱惜东西。家里的鼠标,不吭声拿个剪刀一下子剪断;这些坏毛病我花了好长时间才给她改过来。
我儿子呢是我自己带的,他的成长过程我全部参与,为了他我还写了一个他的成长日记记录他从出生时期的身高体重以及以后的每一次成长进步,而且我还都尽量的用视频和照片的方式留念。现在有时候翻看到他以前的搞笑照片,我们还会哈哈大笑。但是,也就是因为带我家小的从此我就再也没有正式的上过班,有时候做一点兼职,感觉几年不上班,已经有点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在小的也上学了,再找工作也不知道往哪个方向找了,而且极度缺乏自信心。有时候我也在问自己,如果当初选择小的也让婆婆带,而我一直上班的话,我今天会是一个什么状态,也许比现在的生活会好一点,会充实一点,但我可能也会失去,最起码孩子的许多成长瞬间我参与不了,孩子的许多学校活动我也参加不了。孩子放学后的作业我也不可能这么盯着写,孩子的成绩可能也没这么优秀!
这样想想也觉得没什么好后悔的!
很多家长给孩子报了各种兴趣班?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想当年,这句话影响了很多的人。正是在这句话的影响下,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教育操碎了心。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快速成长,也为了自己的孩子有一技之长,家长们给孩子报了很多的兴趣班。
从现在来说,这句话被证明是错误的。因为我们的孩子就没有起跑线,我们从哪里开跑,目标又像哪去。孩子们的成长一定是多元的发展,并不是单一的,或是孤立的。因此当孩子不停地奔波于兴趣班的时候,孩子们累,家长们更累。效果却并不显著。
我们的孩子的学习一定是马拉松。我们知道马拉松式长距离的奔跑,它并不强调开始时谁跑得快一些,因为跑得快的不一定能跑到终点,只有不断坚持跑的人才有可能完成最后的冲刺。
孩子的学习也是这样。作为家长我们要明确这是一场马拉松,我们可以为孩子加油鼓劲,也可以为孩子提供种种帮助,但是在比赛场上,只有孩子不断坚持、不断努力,向着目标奔跑,他才能成功。所以不要在意你何时开跑,更不要在意你落下多久,你要在意的是你能比别人坚持多久,我想这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焦点。
关于【小问号早教如何】和【存200万的银行五年大额存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