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玩什么最好,有值得推荐的早教班吗?
经常看《爸爸去哪儿的》粉们,不知有没有留意阿拉蕾经常拉着的那个蓝色有个小丑头象的箱子。
这个箱子上的小丑图案,是某个著名的早教中心的标志。
好多人都在讨论有没有去早教中心的必要,而且态度两级分化特别严重。
有的父母觉得非常有必要,说自己孩子上了课后,独立自信,各种能力提高。
有的父母觉得根本没有必要,高昂的价格学不到实际的东西,在家也一样玩。而且非常反对上早教,说那些各种能力随着孩子的成长,慢慢就自己学会了。
好多人认为去早教中心是有钱人闲的去花钱的一种时尚象征。这里咱们讨论一下:
首先理清一个概念:三岁以前的早教,不是大好多人理解的那种老老实实坐在那的抄抄写写。必须学会写什么字,背什么诗,会几个单词。
~~~~~~~~~~~~~~~~~~~~~~~~~~~~~~~~~~~~~~~~~~~~~
早期教育是孩子各项潜能的开发,并不是知识的灌输
潜能相当于装水的容器,比如潜能是一个水杯,知识是装在杯子里的水,是孩子未来能学多少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在孩子小的时候,零到六岁这个关键期。把这个杯子变成一个碗变成一个桶,变成一片海,而不是这么着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放一边儿倒水。孩子很小的时候,这只是一个杯子很快就到满。
~~~~~~~~~~~~~~~~~~~~~~~~~~~~~~~~~~~~~~~~~~~~~
我建议有条件的家庭最好还是去早教中心比较好,下面列举早教中心的优势。
专业!~
0-3岁孩子潜能的开发是通过游戏与体验来开发的。说通俗点最基本的就是玩游戏!~有的家长会说,我在家就可以和孩子玩啊?
那不同年龄阶段,玩什么游戏,你知道吗?如何玩可以更好的开发孩子的潜能?
早教中心的优势就是可以针对各各年龄段,采用不同的游戏。关注每个孩子阶段的特点,系统且专业的进行游戏。
2.体验的内容丰富~~
早教中心可以提供丰富的体验,不同的乐器,各式的玩具,没有约束的涂抹,各种新鲜的活动。
在家做早教,别说有没有这个精力,即使有财力买到所有的玩具,乐器,与运动器材,也要考虑家里有没有那么大的地方。
早教中心会经常举办一些活动,比如采摘,参观工厂流水线,去私立医院体验,银行,邮局流水线等等。
3.社交性
早教中心可以聚集,同一发展阶段的孩子,在课上的好多游戏进行互动。让孩子更好的认识自己。
会有爸爸妈妈们说,我带孩子去游乐场去公司一样也可以和别的孩子一起玩儿啊?
确实,即使去了早教中心,也要多出去找别的孩子玩。但是我在这里提的社交性,主要是给孩子社交规则的概念。
在早教中心,上课的所有父母都会有意识的遵守社交规则,从孩子分享玩具,互相交绍,到孩子打人,抢玩具,与之对应的演变出的社交问题,最终目标都是友好的。如果倒霉遇到素质低的家长,会有老师出面制止熊子。并教育家长。
4.外语环境
孩子学语方最好的方法就是浸入式的。但是大多数家长不提供这种环境。
早教中心推荐去中英文双语环境,即必免了父母不会英语的尴尬,又可以让孩子在上课的过程中进行了磨耳朵。
5.高质量的亲子培伴,{最重要的一点}
现在许多家长,有了培伴孩子成长的意识。但是,在家培孩子玩玩闹闹,哪个家长保证,可以45分钟不看手机?
每周保证有几个45分钟可以放下手机专心的培孩子玩耍,是对孩子最真的爱。
6.让爸爸们更好的容入父亲的角色。
我们经济条件一般,但是因为老公开始是手机奴,迟迟不能进入父亲的角色,所以我直接报了早教班。老公各种别扭,不情愿的刷的卡。直到有一天,上音乐课,老师让每个家长唱一首歌,我慌了神,老公从容的接过麦克风,唱了一首儿歌。突然发现老公成长了。打那之后,我发现,早教中心里,爸爸们并不少。有种莫名的感动~~~
你的价值观你的认知会促就你的选择!
教育这件事情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但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早,因为胎教普遍了。
一个国家和民族对于教育的态度。就是这个国家和民族对于未来的态度。
一个家庭,对于教育的态度就是这个家庭对于未来的态度。
为人父母是一种修行,修身,修心,更要修眼界。
每回从早教中心回来时,邻居都调侃的问我,今天带孩子学什么了。我笑说就是玩去了。邻居说:玩有必要去那吗?
有没有必要,我不知道!~我只想说,我看到的是孩子会比平时兴奋且高兴!~
当我的孩子,参加早教中心的活动,当过银行柜员,去过邮局,在医院当牙医,做过pizza,从过T台,上过消防车的云梯时。我看到的是孩子体验新事物的欢乐!~~~
二胎出月子不久,有精力会在写如何挑选早教中心,及在家更好的做早教等文章,欢迎关注!~
2岁女宝宝上什么类型的早教好?
运动
1.大动作能力:宝宝可以双脚同时跳起。
可以鼓励宝宝练习跳起摸高、跳远、跑步等,帮助锻炼宝宝双腿的力量。
2.精细动作能力:宝宝可以叠6~7块方形积木,会翻书,能用勺子吃饭。
可以和宝宝一起玩积木玩具;给宝宝看图片故事书;锻炼宝宝自己用勺子吃饭,基本不会把饭菜掉到餐桌上。宝宝在玩积木玩具和翻书时尽量不要打扰,锻炼宝宝的专注力。
智能
1.认知能力:宝宝可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表达喜、怒、怕、懂。
家长可以多和宝宝交流,提一些问题,锻炼宝宝的认知能力;还应该关注宝宝努力表达的欲望,并及时回应宝宝。
2.语言能力:宝宝可以指出简单的人名、物名和图片;会说3~4个字构成的句子。
家长可以在生活中多教给宝宝一些人名、物的名字,锻炼宝宝的语言能力,还可以鼓励宝宝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会用代词和介词。
是上幼儿园还是全托的早教班好?
我三岁到四岁上过一年的全托幼儿园,感觉很平静很开心。虽然需要自己铺被子自己吃饭,但是很开心,对于有自己内心世界的孩子还是很适合的。我从小就不属于会给老师找麻烦的孩子,那么老师自然也不会找你麻烦。这样其实全托有很大的自由。
反而是后来在家里,家长随时随地都可以说一句什么教训的话,引起剧烈的情绪波动。
这样不利于情绪发展,也不利于专注学习。
多数人一面倒、想当然的认为家长一定是正面影响,事实上,家长如果压力过大、心情急躁,未必是正面影响。
如果周末能够有质量的相处,平时全托减少矛盾,未必不是好事。
不是说一定是好事,只是不考虑具体情况,就武断判断全托一定不好,也是独断专行。
3岁可以培养基本的自理能力,所以上全托,并没有什么物质上的可怜。如果没有基本自理能力,在家里也会造成家长负担,家长过多帮忙,必然会催促,急躁,引发孩子的心理波动。
另外内向的孩子,不见得没有情绪处理能力。所以还是要具体事情具体分析。
我小时候也应该可以归类为内向,但是我自己自得其乐,很开心,内向孩子一般是在幼儿园不惹麻烦的孩子,不会惹祸上身,而幼儿园一般是不会高度盯人,内向孩子一般会自得其乐。
反而是急躁的家长,在一对一的高度情感互动时候,常常不给内向孩子足够的耐心,引起孩子内心的负面情绪波动,又无法抒发出来。
应该比较的是,在送去上全托之前,家长和孩子是否每日有高质量的情感互动,如果之前有,之后被剥夺,那么确实是需要好好引导,度过过渡期。
如果本来也是被急躁的赶来赶去,没有高质量情感互动,那么送去全托未必不好。
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情感互动,那么给点宁静和自由,也很好。
毕竟真情不一定要从父母处取得,社会上很多机会。
全托有可能交到很好的同龄朋友,也可能有其他的大人可以成为忘年交。
所以我不赞成一边倒的反对寄宿。
过年想给孩子准备有创意一点的礼物?
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我认为亲子早教最好助教就是绘本,通过绘本的图文故事就能轻松能完成对孩子的早教,比如认字、自理能力培养等。
所以我推荐2本实用且趣味性极强的早教绘本给需要的宝妈宝爸们参考。
有时候教育并不是那么无聊的东西,可以在生活和玩乐中巧妙穿插,让孩子自然而然地掌握。我们可以将阅读和看世界连接起来,总有那么一些绘本可以让你带着孩子去实地打卡,介绍博物馆的、介绍交通工具的、介绍植物动物的,还有些绘本把书做成3D的,就像身临其境一样,看完了这些书本上的形形色色,不妨带着孩子去现实感受一番,和动物接触,摸摸不同的植物,感受世界。
比如写给孩子的文化历史通识绘本,由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与御鉴文化潜心研讨、打磨而成的《哇!故宫的二十四节气》是对故宫传统文化诠释地比较好的绘本,又带有很强的趣味性,以“二十四节气”为时间线展示了故宫建筑、花木、器物、传统习俗等,图书内容与真实环境、藏品相结合,书中和实景相似度极高,也就是这套书里中所有的文物、场景都有出处,用卡通人物、绘本故事和历史相结合的形式,以儿童的语言讲述故事,孩子可以更好理解,可读性更强。
这套书还新增了AR技术去加强孩子和绘本间的互动,场景感和趣味性更强了,看着看着书本里的“小神兽”可能会动起来,孩子一定会被吸引。
还有些小朋友天性好动,很少有孩子能坚持很久安静阅读,我们可以试着将阅读和活动连接起来。以绘本为例,绘本的故事情节有时候会很吸引小朋友,小朋友会将故事的情节或者一些片段代入到生活中来,那就和孩子一起创造活动吧,如果他们想亲手泡一壶“眼泪茶”,如果他们想养一只毛毛虫,如果他们想画一只五彩斑斓的大象艾玛,为什么不满足他们这些想法呢?给他准备茶壶和各种泡茶的材料、带他到大自然去寻找毛毛虫,给他画笔和空间,从绘本中引发的奇思妙想,在生活中实践。
这本《猫头鹰在家-眼泪茶》的绘本就很适合,不仅能引发孩子读书的乐趣,也锻炼了孩子很多其他的能力。
小年龄段的娃喜欢重复的故事,爸爸妈妈不用一次性买太多,挑几本具有代表性的书目,一遍遍地给娃讲读就够啦。
以上配图均来自网络。
我是Elva,0-3岁蒙特梭利老师,边工作,边分享蒙氏育儿理念及方法,和家长、老师们一起解答育儿过程中的疑难困惑。喜欢我的内容欢迎点赞、评论、转发和分享。
关于【早教玩什么最好】和【有值得推荐的早教班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