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算国际早教,早教行业分析?
国际教育部于2000年正式提出《学前教育从0岁开始》的政策,学前教育的范围从原有的3-6岁,扩充为0-6岁。此外,2001年9月还召开了联合国大会儿童特别会议围绕儿童早期教育问题进行讨论,随着中国日益与国际接轨,中国政府和公众也越来越重视早期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综合国力不断加强,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家庭收入的增加和家长望子成龙凤的美好愿望驱动了早教市场的繁荣扩大。
早教行业分析显示,1998年,以红黄蓝和东方爱婴成立为标志中国早教行业起步。经过近20年的发展,早教行业呈现本土品牌和国际品牌并进,大型连锁机构和小微区域品牌共存的格局。早教中心的发展阶段领先于托育中心,却有着和托育中心类似的属性:品牌背书有助于提高家长信任度。因此,从用户行为模式出发,家长倾向于选择知名早教品牌;知名早教品牌扩张提速,同时一些小机构选择加盟知名品牌;最终或将导致早教行业呈现寡占竞争格局。
目前,我国居民消费逐渐由物质消费转移到精神消费上,家长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希望他们能在未来社会的激烈斗争中立于不败地位,教育成为家长最关心最重视最舍得花钱的地方。
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选定全国14个地区进行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在试点通知中,教育部提到以公益普惠作为基本目标,重点探索管理体制、管理制度和服务模式等方面。伴随着行业市场规模化的发展,国家政府对早教行业重视程度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也将为我国早教行业科学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从行业自身发展状况来看,无论是中国传统早教还是洋品牌都因种种弊端遭遇发展瓶颈,早教市场面临洗牌,呼唤更科学规范的早教体系的诞生。中小早教机构生存难度加大,而大型早教机构则全方位发展,管理趋于规范化,市场强者愈强、弱者面临淘汰的局面。市场整体朝着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
早教市场规范化发展的直接后果是早教行业品牌化。随着家长对早教行业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早教机构独特的特色以及专业的服务将成为其今后发展的主要考量因素。
据早教行业分析,目前,我国1-3岁幼儿约有1.3亿,每年新出生人口2000多万。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新一轮生育高潮将一直持续到2022年,早教托管市场潜在消费人群十分庞大。预计到2021年,我国幼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1160亿元。
母婴市场的2万亿怎么算出来的?
母婴童市场广义包括孕妇产品、婴童产品、孕妇服务、婴童服务四大类(如 图所示),
近年来,我国母婴行业市场呈现爆发增长态势,根据罗兰贝格预测数据, 2018 年我国整个母婴行业市场规模接近 3 万亿元,复合增速超过 15%。 母婴市场线上交易活跃,但是渗透率不高。过去 5 年母婴线上交易规模一直
在增长,且增长率高于线下母婴渠道的增长率;然而母婴线上渗透率虽然不断提
高,却仍然低于化妆品、 3C 等其他产品,我国 2017 年底线上渠道交易规模为 3920 亿元,同比增长率为 32.27%,渗透率为 21.96%。预计未来 2018 年线上交易规模 4825.3 亿元。
具体来看,母婴产品市场规模达到 1.42 万亿元,母婴服务市场规模达到 1.27 万亿元,近 5 年复合增长率接近 20%。在各项服务子分类中,由于国内消费者对 子女教育重视程度较高,教育(早教)服务占据市场最大比重,2018 年预计市 场规模超过 4300 亿元(逸马已发布《早教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参考)。
.2 市场驱动因素
2016 年 1 月 1 日我国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至今,2017 年新生儿相比 2016 年减少 70 万人。随着人口红利的退却,母婴行业主要驱动因素由人口转为
消费,进入消费升级的时代。消费升级在母婴行业中主要体现为内容专业化、需
求个性化、用户社群化、消费场景化。
1.2.1 新生儿数量
2016 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达到 1786 万人,其中二孩及以上占比超过 40%。
由于育龄女性,尤其是生育旺盛期育龄女性人数有所减少,以及一孩出生数量下 降等原因,2017 年新生儿人数较 2016 年有所下降,二孩新生比例提升,超过一 胎人数,达到 883 万人,不容忽视的是,二胎政策对一线城市的影响弱于二、三线等低线级城市。 2017 年新出生人口数出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一孩出生数量下降较多。近年来,我国育龄妇女人数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再加上婚育年龄推迟、生育意愿下降等因素,导致了一孩出生数量有所下降。而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二孩出 生数量大幅上升。2016 年二孩出生数量为 721 万,2017 年进一步上升至 883万人。 2017 年二孩占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达到 51.2%,比 2016 年提高了 11 个百分点。二孩数量的大幅增加缓解了一孩数量减少的影响,有利于促进人口的均衡发展,未来二孩数量占新出生人口数的比重可能进一步升高。过去母婴产业的高速发展较大程度上依赖我国新出生人口数量的平稳增长,随着二孩“抢生”高峰逐渐过去,预计人口红利对母婴产业的推动作用将逐渐减
弱。同时,在后婴儿潮时代,母婴产业的主要受众也将从新生儿转向中大童。未来母婴产业的发展将更加依赖于居民的消费升级,为消费者提供质量更高、安全性更有保障的产品和服务。而且与一孩家庭相比,二孩家庭的经济实力相对更强,由于今后二孩占比增大,二孩家庭有望成为母婴市场的消费主力。
.2 消费升级是主要推力
(1)消费理念 随着“4+2+1”家庭日益成为家庭结构的主流,人们对新生儿的养育重视程度在逐步提升,逐渐崛起的 80、90 后消费新势力拥有与上一代人不同的母婴消
费理念:更加细化、个性化的需求需要更多小众、“非必需”产品来满足;更加
重视婴幼儿的早教、娱乐、医疗等服务需求以及孕妇自身的瘦身、护理等需求;
为孩子花钱绝不手软,追求高端、进口产品……与此同时科学育儿观念也逐渐向
下线城市和农村普及,一系列的改变使得母婴行业规模占整个社会零售总额的比 例不断提高,到 2017 年达到 7.33%。
(2)消费习惯
对新生儿投入的增加,表现在于家庭更倾向于高端品牌的消费,消费者对品
牌的忠诚度极高,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性也较低。中国母婴市场上,尤
其是刚需产品,如纸尿裤、婴儿食品等领域,从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来看,婴 儿食品 CR5(市场占有率前 5 的公司的总共市占率)长年稳定在 40%-50%之间, 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中也显示 33.4%的消费者习惯购买固定品牌。从价格的敏感性 来看,仅 0.4%的消费者在购买婴儿食品时会买较为便宜的品牌。
根据渠道分布来看,母婴行业渠道主要有线上和线下两大渠道。但线下方式
仍为母婴市场主要销售渠道,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母婴商品线上渠道在经历 2013-2015 年电商爆发带来的高速扩容后,近年增速有所放缓,2018 年预计市场 渗透率 24%;另一方面,考虑到母婴消费的特殊性(消费者更加看重产品品质和 正品保障,不单纯追求低价,正品/信任度是线上渠道天生劣势),未来仍以母婴零售线下渠道为主,整体格局趋于稳定。
在线下渠道方面,国内线下母婴童市场的集合零售商数量众多,市场竞争格局极其分散。过去几年,市场中逐渐涌现出如孩子王、乐友、爱婴岛、爱婴室、贝贝熊、丽家宝贝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集合零售商。这些品牌虽然占整体市场比重仍然较低,但相对于其他品牌而言已经逐渐脱颖而出。由于定位、发展模式、资源掌控等方面的差异,这几家大型母婴童集合零售商在收入规模、同店增速、省份覆盖以及店均面积方面的表现各有不同。
在线上市场方面,母婴市场是一个典型的长尾市场,存在着大量小而细的需求,垂直电商的价值在于满足母婴长尾市场中,众多小而细的个性化需求,对于资本而言,垂直电商可深耕细分市场、产品标准化、快速整合供应链等;对于消费者而言,垂直电商更具专业性、其数据深度分析用户人群等个性化服务满足了母婴长尾市场中大量并且不断更新的个性化需求,解决了细分领域的产品需求。相对于垂直电商,综合电商满足了基于母婴特性的相关需求更多更广。
在线上渠道部分可以分为综合电商(天猫母婴和京东母婴)、品牌商城(好
孩子和孩子王)、母婴社区(宝宝树等)、垂直电商(贝贝网)。传统的线下零
售渠道为商超(家乐福)、母婴专卖连锁店(如爱婴室等)。
母婴各渠道市场份额中,线上占比较小,线下渠道中母婴专卖店和购物中心 为主要零售渠道,母婴专卖店的市场份额可以达到 30.2%,购物中心的市场份额 可以达到 31.9%。
目前,综合电商平台仍然是母婴产品最主要的线上购买渠道。从综合电商平 台的市场格局来看,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2018 年一季度国内线上母婴零售市 场中,市场份额前四名依次是天猫(49.2%)、京东(19.2%)、苏宁红孩子(8.0%) 和唯品(2.7%),市场集中度较高。相比于 2017 年的情况,天猫、京东和唯品会的市场份额略有下降,苏宁红孩子的市场份额有所提升。
你的孩子参加过早教吗?
从孩子出生,到底要不要上早教,什么时候去上早教,都是妈妈特别纠结的事情。铺天盖地的早教宣传,一句不让能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仿佛不让孩子去上一上早教便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亏待孩子了。今天熙茗妈妈也来讲讲自己所理解的早教。
去早教之前想想:我为什么要送孩子去上早教班?如果是因为“别人家的孩子去了”,“怕孩子落后于人”,“别人说挺好的”的话,十有八九会失望的。
有人听说早教班好,花了大价钱去报名,上了几个月后发现老师根本不教认字,每次上课都是让孩子们一起玩玩具,堆积木。或是让大人配合着做些游戏,于是乎到处喊着钱花得冤枉,早教班无用。
还有人就是当早教班是一个少儿托管所,有玩具,有玩伴,还有老师陪玩,于是每次都是把孩子送到早教中心就走了,就这样学习一段时间后,感觉孩子没啥变化,这样的人也觉得自己的钱花得冤枉。
早教其实就是教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如何高质量的陪伴孩子,家长跟着老师学习,把老师的一些科学观念、教学方法融入到孩子日常的养育之中,只有早教中心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才会相得益彰。在游戏中挖掘孩子的兴趣爱好,让身体、智力、人格、精神全面成长。
早教可以让家长系统的学习如何高质量的陪伴孩子,如何更好的让孩子在游戏学习东西,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及良好的习惯,减少很多育儿中的盲目性。早教,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每个孩子都需要的启蒙,但不一定是要去上了早教班,才能实现启蒙,换句话说,在家能早教,去公园玩也早教,去游乐场也能早教,关键还是在于家长如何去引导。
所以,在家长的能力范围内给孩子最好的,超出能力范围的就让自己学习更多的知识,也能给孩子最好的。
最后,给孩子早教启蒙最好的老师其实就是父母,最好的环境是轻松无压力的,处处对比、时时焦虑的父母,就算是咬着牙齿把孩子送进天价早教班,也一定没办法进行高质量的早教。孩子的教育并不是在教室里发生的,而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严于律己给孩子做好榜样,所有的早教启蒙,不要追求快,而应该扎扎实实地把基础打好,让土壤准备好,播好种子,这样才能发好芽!
备注: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3岁小孩早教有意义吗?
答:有意义多多给予拥抱
这是最简单的一个动作,但不要忽视拥抱的作用。心理学家们对于拥抱的推崇非常多,不论是朋友之间,还是家庭成员之间,拥抱的价值和涵义常常远大于语言等方式。
孩子在拥抱中能够获得安全感,一个有足够安全感的孩子才有精力去探索世界,才能去充分发展自己的智力。
当孩子会爬会走,行为能力比较强的时候,大人也要时常给予拥抱,尤其是需要鼓励孩子、安慰孩子等特殊时刻,要学会用拥抱表达情感,处理问题。
亲子阅读
0岁就可以开始阅读,这已经是国际上的共识。阅读是最高级的一类早教开发,因为阅读要调动大脑的多个区间同时工作。
亲子阅读可以增强感情,也可以丰富亲子活动的内容,而且是可以天天做,随手就可以做的活动。这对于孩子的专注力也是最好的培养。
多和孩子说话
语言发展是1岁以内孩子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语言也是情感沟通、思想传递的重要手段。
多和孩子说话,面对面地让孩子看着你,他不仅能够习得发音和语言,还从父母的表情和语气中感知了各种情绪,提高了他对于外界的感知力,也体验到了父母对他的关爱。
让宝宝自己做主
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让宝宝在两者之间自由选择,例如让他自己挑选吃饭的小碗。 这样他会感到非常自豪,因为他的决定受到了你们的重视。
鼓励孩子勇于社交
一定要多鼓励孩子进行交朋友,很多孩子因为内向所以一直不去交朋友,其实要多鼓励孩子和小朋友进行接触,这样才能有利于孩子的性格成长。
共同分享
带宝宝外出散步的时候,不时地跟他说你所看到的东西——“看,那是一只小狗! ”、“好大的一棵树啊! ”、“宝贝,听到铃声了吗? ”……最大限度地赋予宝宝扩充词汇的机会吧。
重视亲子早教,做好亲子教育,在孩子发展中,家长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在此阶段顺利的成长,做好此阶段教育工作,让孩子多方面维度的发展,为德智体美劳,思想健全的孩子打下牢牢的基础。
关于【如何算国际早教】和【早教行业分析】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