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都能学到什么,真的有必要上早教班吗?
分享一篇我之前看到的文章。
有些妈妈说在家自己教,有些方面是可以的,可是很多方面都是在家里完成不了的。
第一、集体化环境提供不了。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彼此之间可以学习很多的东西,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沟通方式,这是成人所代替不了的。
第二、 关键期(即敏感期)会错过。孩子敏感期到来时,如果没细心观察很可能就会错过,有时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如在语言敏感期没帮助孩子多积累词汇量和引导孩子说出来,就会产生语言发展迟缓等想象,且敏感期并不是一个一个到来的,有时是相继出现的。
第三、孩子从六个月开始就会有意识去模仿成人的动作以及肢体语言、声音、表情等。这个时候要多教孩子很方面的东西。例如:认知、大运动、精细动作、视觉、听觉、等。大多数妈妈都不会懂得怎么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如果这些孩子学习的机会错过了,再去弥补就会成长的很慢。
第四、体能方面。例如:感觉统合(平衡感、本体感、触觉、上肢等) 妈妈平时根本不知道怎么去给他锻炼,怎样的锻炼才是更为有效的。体能是大脑发育的基础,如果孩子得不到相应足够的体能训练,那么孩子在体能上是会落后的,体能不好会导致孩子身体不协调,做事不主动,过于呆板,做事情没有耐心,上课专注力不集中,胆小,黏人,爱哭等很多。如果等到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再去训练就来不及了。
第五、孩子的情商得不到锻炼。想在如今的社会立足那么情商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再有能力的一个人不会与人沟通交往,那也是行不通的。那么妈妈知道怎么去培养孩子的情商吗?我想很多妈妈都会感觉到无从下手去培养孩子的情商。
早教中心是开发宝宝潜能的地方,最重要的是能给宝宝提供一个集体化的环境,通过早教课,家长学习、领会老师的各项任务,然后爱家里继续给宝宝做相应的练习,这样的练习系统性相对更强,也更有针对性。远远好过我们自己在家里纯粹的“陪玩”。
更重要的是,在宝宝上课的过程中,家长都是全程参与的。和宝宝一起完成的每一节课都是一次完美的亲子共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宝宝在共同学习。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上早教课不只是甚至不是宝宝在上课,更是家长在上课。
在家里上早教是绝对不如早教班的。
时间规划 从宝宝出生的时候开始,大家一定也给自己定下了各种各样的育儿目标,比如,每天陪宝宝看绘本,给宝宝讲故事,定期陪宝宝到大自然中去玩耍……但是,这些目标完成了多少?特别是一些“每天、每周”的高频目标,可能常常会败给现实的忙碌、工作的劳苦以及,自己的惰性。
所以上早教课有时候只是给自己一个放下手机,全身心投入亲子活动的机会,不在乎我们学到了多少,不在乎孩子进步了多少,只是,保障了每周有全情投入的亲子时间。这样的互动保障,你不觉得很好吗?
在确保亲子时光的同时,在早教班里,还能跟更多小朋友一起参与活动,我们可以看到宝宝的优势,也能见到宝宝的劣势,对于焦虑的父母心其实是一种极佳的磨练,我们会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有适合她/他自己成长的频率,我们不用着急,不要担心,静待花开就好。
在早教中心上早教才能更加的优化家庭教育。
环境限制 你知道孩子每个年龄阶段该玩什么玩具吗?你知道每个玩具对宝宝有什么作用吗?你知道该如何来引导孩子玩玩具吗?家里的环境能够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吗?小朋友之间玩耍的时候有人正确引导吗?孩子有边玩游戏边被打扰吗?
不管是什么品牌的早教中心,它都会给予一个适合宝宝成长的环境,合适的教具,玩具。热情又有亲和力的老师。还有同龄的宝宝朋友,一群热爱教育的家长。在早教班不仅孩子受益,也能给家长带来优质的社交圈。这些都是在家里早教得不到的。即使是早教老师,也会选择给自己的孩子报早教班,而不是在家里教,因为早教中心能够给予家庭给不了的环境。
早教是胎教的自然衔接。有科学研究显示,大脑发展的关键时期是0-3岁的婴幼儿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大脑的发展,是形成今后智力、情感、运动、社会交往等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基础。
出生时,小儿的脑重量是成人的25%;1岁时是成人的50%;3岁时的脑重量已相当于成人的80%,三岁以前的教育给予,会给孩子的人生带来不可限量的作用。
如果孩子只是在家里上早教,那么,你将错过一个更美好的孩子!
带孩子来上早教爸爸妈妈的心声:
为什么要花钱去参加早教呢?
不差钱???
错错错,很差钱。
但是我更愿意把钱花在刀刃上,
教育就是我的刀刃。
早教就是最重要的教育!
个人觉得说得挺对的。
早教的五大领域及早教的原则?
早教的五大领域:
第一领域:日常生活
这一领域主要是针对孩子日常生活的培养,比如:让宝宝自己学会吃饭,喝水,上厕所,穿衣服,与人简单的交流,最根本的道德建设等等。
第二领域:感觉教育
提高宝宝的身体协调能力,听力,视力,嗅觉,味觉,触觉等方面的感应力,建设宝宝的审美观念和兴趣爱好。
第三领域:数学教育
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宝宝对形状,大小,数量等有一个大致的概念,建立空间感,培养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四领域;语言培养
通过与宝宝交流,培养宝宝的表达方式和欲望,初步的去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及兴趣,正确引导宝宝建立思想道德观念。
第五领域:科学文化培养
正确的引导宝宝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及积极性,培养宝宝对科学的喜爱,帮助宝宝科学的去看待这个世界。
早期教育的5个原则:
(1)应根据小儿大脑发育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训练,遵循大脑发育的规律性,抓住大脑发展的关键时机,提供环境条件以发展孩子的智力潜力,既要注意刺激、诱发儿童智力的发展,又要重视培养,发展儿童的良好行为和个性品德。
(2)循序渐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孩子的智力发育也有一定的规律,故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应遵循生长发育规律和知识本身的顺序性,由易到难,由浅到深,不能超过他们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反会妨碍儿童智力的发展。
(3)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由于遗传素质、生活环境、接受教育及个人努力程度不同,在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水平上存在着差异,其兴趣、能力、性格也都不同,即使是双胞胎其智力水平也不完全相同。
(4)避免过度教育:对儿童危害最大的一种教育方式是过度教育。过分的保护包办代替,会剥夺孩子练习正常动作的权利和机会,以至限制了智能的发展;好奇好动是儿童的天性,过多的干涉会使孩子胆小、怕事,也会助长他们的反抗心理,过分保护和干涉培养出来的孩子缺乏独立性、自立性。
(5) 寓教育于游戏、讲故事之中:做游戏和讲故事是最生动、具体的教育形式,适合孩子智力发育,各种游戏活动有利于智力的发展,组织孩子游戏时应注意四个方面,即游戏的活动性、创造性、知识性和角色性。
婴儿早教故事?
轰隆隆——打雷了!小田鼠赶紧钻进被子里,还用手捂住耳朵。妈妈说:“不怕,不怕!这是雷公公在告诉大家,要下雨了,没回家的小动物快快回家。”
太阳落山了——天黑了!小兔子好害怕。爸爸说:“不怕,不怕!这是太阳公公在告诉大家,今天就要过去了,宝宝要睡觉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下雪了——好冷啊!小猫咪坐在火炉前还是冷,他觉得冬天好可怕。小狗捧着个大雪球来了:“不怕,不怕!运动运动就不冷了。走,堆雪人去。”
阿嚏——生病了!小猴子看着护士阿姨手里的针筒,哇地哭了。护士阿姨说:“不怕,不怕!打了针,病很快就会好,有可以喝小伙伴一起玩了。”
哎呀哎呀——好累呀!小熊自个儿走了好长一段路,累的呼哧呼哧直喘大气。爷爷奶奶说:“不怕,不怕!宝宝的腿脚越走越有劲儿,越走越结实。”
为什么——为什么做不好?小刺猬想用积木做一个城堡,可是,怎么也做不好。小刺猬想了想:“不怕,不怕!我一定会做出一个最漂亮的城堡……”
是啊,不怕,不怕!从小就要做勇敢的娃娃。
12个月婴幼儿都教啥?
12个月的婴幼儿正处于快速成长和发展的阶段,他们需要得到家长和保育人员的关注和关爱,以下是一些可以教给他们的东西:
1. 语言:鼓励宝宝说话并教他们简单的词语,如“爸爸”、“妈妈”等。可以通过读绘本、唱歌、说故事等方式来促进宝宝的语言发展。
2. 社交能力:与宝宝进行互动游戏,鼓励宝宝与他人互动,帮助他们建立社交能力。
3. 睡眠:制定定期的睡眠计划,让宝宝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利于他们的健康和成长。
4. 饮食:提供健康、营养的食品,鼓励宝宝逐渐转换到固体食品,帮助他们发展食物偏好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5. 运动:提供安全的环境,鼓励宝宝自由爬行、站立、行走等活动,有助于他们的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发展。
6. 情感:建立积极的情感连接和亲密关系,让宝宝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关注。
总之,在宝宝的早期发展阶段,家长们需要关注和积极参与到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帮助他们发展各种能力和养成良好的习惯。
关于【早教都能学到什么】和【真的有必要上早教班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