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应该做吗,有人说早教对孩子没用?
我认为早教其实分两种,一种就是上早教班,早教班是一个可以促进亲子感情,还可以培养孩子秩序性的很好的场所。试想下有多少家长能抽出进一个小时的时间,所有的关注都在自己宝宝身上,同时现在的孩子都很宝贝,家里都宠着,而课堂上却要按照老师的思路走,对以后进入幼儿园是不小的帮助。在早教中心,孩子可以学会与同龄人相处,孩子更开心。第二种就是家庭早教,从宝宝出生起,我们大人就在言传身教,宝宝从16个月开始,认知能力飞速发展,这时候家长有意识的引入早教,宝宝会给你惊喜的回馈。我现在每天只花10分钟专项性的陪孩子玩,不是为她多有智力开发,而是作为妈妈我,我更知道怎么和她交流了,因为每次一说到家庭早教,好多宝妈说宝宝8个月开始不知道对着他该干嘛,有兴趣的可以点我的头像看视频,教你怎么陪孩子玩。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两种早教一点都不冲突,反而是相互补充。
3岁小孩早教有意义吗?
答:有意义多多给予拥抱
这是最简单的一个动作,但不要忽视拥抱的作用。心理学家们对于拥抱的推崇非常多,不论是朋友之间,还是家庭成员之间,拥抱的价值和涵义常常远大于语言等方式。
孩子在拥抱中能够获得安全感,一个有足够安全感的孩子才有精力去探索世界,才能去充分发展自己的智力。
当孩子会爬会走,行为能力比较强的时候,大人也要时常给予拥抱,尤其是需要鼓励孩子、安慰孩子等特殊时刻,要学会用拥抱表达情感,处理问题。
亲子阅读
0岁就可以开始阅读,这已经是国际上的共识。阅读是最高级的一类早教开发,因为阅读要调动大脑的多个区间同时工作。
亲子阅读可以增强感情,也可以丰富亲子活动的内容,而且是可以天天做,随手就可以做的活动。这对于孩子的专注力也是最好的培养。
多和孩子说话
语言发展是1岁以内孩子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语言也是情感沟通、思想传递的重要手段。
多和孩子说话,面对面地让孩子看着你,他不仅能够习得发音和语言,还从父母的表情和语气中感知了各种情绪,提高了他对于外界的感知力,也体验到了父母对他的关爱。
让宝宝自己做主
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让宝宝在两者之间自由选择,例如让他自己挑选吃饭的小碗。 这样他会感到非常自豪,因为他的决定受到了你们的重视。
鼓励孩子勇于社交
一定要多鼓励孩子进行交朋友,很多孩子因为内向所以一直不去交朋友,其实要多鼓励孩子和小朋友进行接触,这样才能有利于孩子的性格成长。
共同分享
带宝宝外出散步的时候,不时地跟他说你所看到的东西——“看,那是一只小狗! ”、“好大的一棵树啊! ”、“宝贝,听到铃声了吗? ”……最大限度地赋予宝宝扩充词汇的机会吧。
重视亲子早教,做好亲子教育,在孩子发展中,家长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在此阶段顺利的成长,做好此阶段教育工作,让孩子多方面维度的发展,为德智体美劳,思想健全的孩子打下牢牢的基础。
孩子早教会变得更聪明吗?
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是一名从事教育行业的妈妈,希望我的分享对你有帮助。
我将从以下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聪明和早教有关系吗?
二、早教有什么好处?
三、我没有早教,我们可以这么做!
一、聪明和早教有关系吗?首先大家要明白一个智力的基本知识: 人类个体出生后的一段时期内表明,智力测验分数约在14岁以前是直线上升的,此后开始逐渐缓慢,约在26岁左右停止增长,26~36岁间基本上保持不变,称为智力的高原期。
人的智力有遗传因素和后天发展的两个方大约50%的智力差异似乎是可遗传的。这个数据并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有一定的关联。
根据相关资料得知:三岁宝宝的智力评估需要从语言能力、认知能力、运动能力、情绪情感等多方面来进行综合判断。
1、语言能力,三岁的宝宝基本说话流利,能读简单的中文汉字,能和大人进行正常的语言沟通
2、认知能力,比如宝宝能分清不同物品的用途,是吃的,还是穿的、玩的,这说明宝宝已经初步具备了认知能力,
3、运动能力,三岁的宝宝基本上行动已经趋近成人了,有良好的平衡能力,能跑能跳,会拍球、滚球等,
4、情绪情感:宝宝的注意力能集中,也能参与一些稍复杂的社交活动。
而在早教机构,能有系统的对这些能力进行培养。
二、早教有什么好处?在我的孩子一岁之前,我也抱着她去体验了各大机构的早教课程并且进行了对比。早教并不是教孩子,而是教妈妈。
课程一般流程:
问好,唱名,走线,老师示范游戏,宝宝操作,闪卡,再见歌。
年龄小一点的主要是家长给孩子按摩、玩亲子游戏,让宝宝感知自我;
大一点的孩子练习语言,接触音乐,认识形状、颜色,基本社交(问好,唱名,再见),数学(数名、数量),感统训练(大运动,彩虹伞等),绘画,静默训练等。
不得不说早教课程的内容还是挺丰富的,特别是孩子对音乐比较敏感,又唱又蹦又跳又做游戏的孩子非常喜欢,而且大多数家长来陪同也参与的非常积极,毕竟早教的费用可不低,所以,有条件的话,孩子能够融入早教课堂去进行充分的锻炼,这都是不错的,然而有些孩子可能比较害羞,从一直哭闹的情况也有,就不能够感受到早教的好处。
三、我没有早教,我们可以这么做!我之所以没有去带孩子早教,一是因为经济原因就是比较昂贵,有条件还是可以去的,二是因为时间不够,不能够充分的陪伴孩子,那么只能想办法在家里给孩子进行训练。总结如下:
一听音乐,二画画,三做游戏,是进行思维训练
凡是在早教机构可以做的事情,我们在家里也可以做。只需要妈妈特别用心。
首先在网络上找齐资料
借助早教app
关注大V,跟着大V学
没有不会教孩子的妈妈,只有懒惰的妈妈。
就算没有去早教,爱学习的妈妈,勤奋的妈妈也可以锻炼孩子的很好的语言,感知,运动,情绪表达能力。
我是一个从事教育行业的妈妈,坚持科学育儿,希望我的分享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在家怎么给宝宝做早教?
早教课值不值,那么先讨论一下——什么是“早教”。
在我看来,早教并不是预防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课程,要是抱着这个目的,还是别早教了。因为爸爸妈妈自己,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也有些家长会担心,孩子这么小,就要去“上课”,小孩子太可怜了,要还孩子快乐的童年。
这或许是我们小时候被老师罚背书、写作业给弄出心理阴影了,好像“学习”一定很辛苦很累,只有“玩”才能开心快乐。
可是对于一个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小孩子来说,一切事物都是陌生的,他们其实时时刻刻都处于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孩子来说,玩和学习,是分不开的。游戏就是孩子的主要“学习任务”。
比如玩摇铃、啃玩具、吃手、扔东西、在地上爬、试着站起来、找妈妈抱、要妈妈抱不要爸爸抱、跟小朋友抢玩具……孩子在经历这一切的过程中,积累各种感官体验、表达经验、交流经验、人际关系经验……这都是孩子自己在学习。
而爸爸妈妈平时和孩子的交流互动,比如给孩子讲故事、教他说话、给他唱儿歌、带他出去和小朋友玩、带孩子在游乐园玩滑梯、和别的孩子抢玩具了引导他好好解决……这些都是爸爸妈妈在对孩子进行的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的核心意义,在于提供一个教育营养丰富的环境,早期丰富的环境刺激与学习机会,能够促进大脑的发育。
这里的关键词就是:“丰富的环境刺激”。
所以,不管是在家早教,还是在“早教班”早教,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经济、时间、场地……)。只要都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就好。
如果选择了比较好、比较专业的早教班,确实对家长会有一定帮助,比如:
1、适龄性。如果不是很有婴幼儿教育经验的父母,对于“怎么跟孩子玩”,就会有点困惑。带孩子玩的东西可能不适龄,就很容易让孩子对这个东西失去兴趣,也会对自己失去信心。
而早教班里专业的老师,可以帮助一岁之前的孩子,通过课上的游戏来刺激孩子的感官体验,两岁左右通过游戏促进想象力、三岁左右强调规则感以及社交技能的培养……
2、为家长提供系统、专业的育儿辅导除了孩子之外,家长自己遇到育儿的困难,能获得专业的帮助。而且,专业的早教中心一定会很强调家长亲自和孩子之间的互动,爸爸妈妈自己也会在实践中,学习到更多亲子互动的方式,变得更理解孩子,更懂得如何回应孩子的需求。
3、提供充足的社交机会除了宝宝之外,家长之间也是个良好的社交圈,家长之间的社交,不仅可以给宝宝做良好的示范,还能一起交流育儿经,互相倾诉或支持对方。
但是,如果家长能够在家、或者家的附近,利用自己的社交圈,给孩子提供早期成长所需的丰富环境,又是个善于汲取新知识的学习型家长,能给孩子带来高质量的陪伴,那你当然可以不报任何班,即便你身边的朋友都报名了,你也不需要焦虑的。
在家给孩子营造早教环境的小建议:
1、各种亲子互动游戏游戏就是孩子的“主要工作”,和孩子一起玩游戏,能够促进孩子的语言、认知、社交发展。
至于具体的游戏玩法建议、玩具建议,我会在文末会推荐一本优秀的育儿书籍,详细地告诉爸爸妈妈,每个月龄小孩的举止行为、适合的玩具、家长如何带动他们玩耍……
2、户外活动对孩子来说,真实的体验非常重要,孩子就是通过感官来认识这个世界。画册和电视上的花花草草,永远比不上真实世界里的花草。孩子的真实体验越丰富,用“符号”和“表象”思考的能力越强,想象力越好!
而且,现在很多家长担心孩子沉迷电子游戏、电视、iPad等电子产品,那么户外活动是个很好的代替。孩子能经历和自己平时的生活完全不同的体验,他们的好奇心被放大了,要研究的东西更多了,自然不会只想着电子游戏了。
3、保持玩耍中的乐趣,“好玩”“有趣”是最重要的。“游戏”是孩子的“主要工作”,“早期教育”是就是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而“游戏”的核心价值,不就是好玩吗?
所以,爸爸妈妈虽然是给孩子“在家做早教”,也别总想着要“教孩子”一点儿什么,别总是盯着孩子,看他参与了没?看他学会了没?总想指导孩子用这只画笔,用那个颜色……这样会让孩子压力山大,一点游戏的乐趣都没有了。
孩子的非常喜欢模仿。与其跟他说,不如做个他看。
所以更好的引导方法是:我们蹲在孩子旁边自己玩,自己弄出一些新玩法,操作一些新工具来吸引孩子,他们自己自然会模仿学习你的新方法的。
我这个当爹当妈的超龄大儿童,我自己玩得很开心,孩子一定会受到感染,他会更加开心。
4、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活动机会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怎么认识这个世界呢?皮亚杰提出了“感知运动”这个概念。
婴儿仅靠感觉和知觉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也就是说,感知和动作是他们获得信息的直接又有限的手段。
允许宝宝吸手指、咬玩具,不要过多限制孩子的活动,和宝宝玩玩具、玩“奔跑比赛”,允许孩子做家务……鼓励宝宝多看、多听、多接触、多尝试。
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抠抠、摸摸、舔舔、甚至扔扔,都是值得鼓励的探索行为。
如果孩子平时是托付给老人或保姆照顾,那就更需要注意这个问题。毕竟出于体力和精力上的原因,老人可能相对来说比较保守,而且让老人家频繁带孩子进行户外体能活动,也会比较吃力,于是很可能不自觉地限制了孩子的活动。
最后,推荐一本著名、实用的育儿书籍:《从出生到3岁:婴幼儿能力与早期教育指南》。
作者:[美]伯顿·L·怀特((Burton L.White),世界著名早期教育专家,哈佛大学“哈佛学前项目”总负责人。
书里会非常详细地讲到每个月龄的小孩,在这个阶段的举止行为、适合的玩具、和该如何玩耍、如何带动他们。自己在家给孩子做早教的爸爸妈妈十分需要!
这是一本极富操作性的书。有个家长朋友看完,跟我说:
都后悔买晚了,至少在给孩子买玩具这件事儿上,可以少走好多弯路啊!书里有句很重要的话:
没有任何问题比人的素质问题更加重要,而一个孩子出生后头3年的经历对于其基本人格的形成有着无可替代的影响。
所以,早期教育不同于传统的知识学习,不要害怕教育的内容会累到孩子。相反,好的早期教育内容,会让孩子充满兴趣、充满安全感,内心丰盈而踏实。我们需要重视孩子三岁之前的教育环境,这对孩子的一生都相当重要。
关于【早教应该做吗】和【有人说早教对孩子没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